中新網貴陽7月13日電 (記者 楊茜)“20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貴州苗族的繡片,就對這個地方充滿嚮往。”來自臺灣的攝影師王煒昶告訴中新網記者。
今年55歲的王煒昶,2015年7月第一次來到貴州。對於貴州,王煒昶感覺陌生又親近。陌生,第一次來到貴州,一切都新鮮,海拔、氣候、特産等,王煒昶都要一一了解;親近,20年前偶然在國內買到的貴州苗族繡片,一直珍藏家中。
此次來貴州,王煒昶帶來他的攝影作品,講述臺灣原住民生活故事,反映臺灣原生態文化。“我一直很喜歡研究臺灣原住民的文化,來到貴州也希望多了解貴州的文化。”王煒昶説。
在王煒昶的攝影作品裏,臺灣原住民的生活習俗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我認為在不斷創新的時代裏,一些原始的東西還應保留下來,那是時間歷史的見證。”王煒昶説。
王煒昶告訴記者,20年前在雲南昆明,他偶遇幾個貴州苗族婦女,她們手中的繡片是他對貴州的第一印象。他當即買下了這些婦女手中的繡片和織錦。如今,這些繡片和織錦在王煒昶家裏用專用的抽屜收藏,“我把這些繡片和織錦分開,按照大小每層放一至三片,每層都用無酸紙隔開存放。“王煒昶説。
“看,這是我最喜歡的兩個背包,我把當時買的兩塊繡片繡到包包上了,好看嗎?”王煒昶打開自己手機相冊給記者説:“朋友看到以後都很喜歡,覺得我的包比任何大牌包都好,因為獨一無二。我怕磨壞,後來把繡上繡片的包包收起來了。”
此次貴州行,王煒昶對貴州的古鎮和安順文廟印象深刻。他説:“我喜歡古鎮裏安靜、悠閒的生活步調,也喜歡古鎮背後的故事。”
遺憾的是,此次貴州行,王煒昶沒有走近貴州苗族聚居的地方,沒能更近一步接觸貴州苗族的服飾和銀飾。“稍留遺憾,對下一次貴州行就更期待。我還要再來貴州,到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和他們生活,看他們織錦繡花,看他們打銀飾,更要用相機記錄下這一切。”王煒昶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