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芳的小女兒三春在與家人失散近70年後,因富連成社的關係,與家人重聚首。圖為27日上午,紀念京劇科班富連成社創辦110週年座談會上,姐姐二春(中)向三春(左)介紹父親故人的後代。(台灣網 楊麗 攝)
27日上午,紀念京劇科班富連成社創辦110週年座談會在全國政協禮堂金廳舉行。在與會的眾多來賓中,有一位身份很是特殊,她叫張元貞,來自寶島臺灣,是富連成培養的優秀京劇梅派傳人李世芳的小女兒。
李世芳是富連成“世”字科學員,是梅蘭芳之徒,位列當時的“四小名旦”之首,是業內外公認的優秀梅派傳人。1947年,李世芳因空難不幸英年早逝,全家沉浸在悲痛中,尚在襁褓中的幼女三春,也就是現在的張元貞女士,被托與他人照看,卻在時局變動中流落到臺灣,自此骨肉失散近七十年。
2014年10月,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孫萍教授與丈夫葉金森先生(富連成後人,富連成創辦人葉春善先生之孫,繼任社長葉家戎先生之子)赴臺參加學術會議,因做了有關富連成的學術報告,由知情者口中獲知了張元貞女士的身世和坎坷的命運,張元貞的生母姚寶璉女士也由此終於得知失散近七十年的女兒尚在人間。借此次座談會召開之機,張元貞女士專程來到大陸,赴天津與母親相認,重續親情。
27日上午在座談會現場,當三春張元貞女士以臺灣口音柔柔開口向大家問好,説“我是李世芳的小女兒三春”時,在場嘉賓無不動容。
張女士説,她沒有想過自己的身世謎團會被破解,沒想過自己的親人還能找到,自幼流落在外吃盡苦頭的心結還能打開,也沒想到素昧平生的孫萍會熱心到短時間內就讓失散近70年的骨肉得以重聚,並漸漸領悟到“血濃于水,我們對於彼此的思念是一樣的”。“當年是富連成成就了先父短暫的生命輝煌,今天還是富連成為我們在海峽兩岸分離70年的骨肉重逢搭建了橋梁。”
張女士的姐姐二春表示,從她記事起,就知道對妹妹的牽掛與尋找始終縈繞在全家人的心頭,然而海天阻隔,始終杳無音信。祖父母與姐姐大春一直到去世都在記挂三春的下落,母親也已91歲高齡。
“將近70年的等待,一家人終於能夠團聚,這簡直是一個奇跡。”二春説:“孫萍教授與她的愛人葉金森先生為了促成這件事,廢寢忘食,歷經週折,既不圖名又不圖利,沒有他們,我們全家人就會抱恨終生。父親是富連成的弟子,富連成造就了他,成全了他,多年以後富連成的後人們還在關心幫助著他的家人,我想,這種無私的付出可能也是富連成精神的一種體現吧。”
座談會上,姐妹倆對富連成後人對她們全家的幫助表示了衷心感謝。
孫萍表示,在臺灣見到了三春,覺得也是冥冥當中自有天地,富連成的故事註定要由富連成的後人來續寫。
國務院臺辦副主任葉克冬表示,富連成的一對後人、兩位同胞姐妹,相隔60多年後重逢,儘管再回頭已是百年身,但她們是幸福的。她們為自己,也為海峽兩岸那些離散的家庭圓了一個夢。這個夢裏面有過太多的苦難和辛酸,而今天它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果。這絕不僅僅是二春、三春這一個家庭、一對姐妹的悲歡離合的故事,而是一個時代的滄桑聚變,而且也是兩岸一家親的真實寫照。
葉克冬説,富連成社的淵源使得兩岸的骨肉重新聚首,闔家團圓,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文化傳承和血脈親情的力量,也使我們堅信,只要兩岸民眾不斷加強溝通,實現心靈的契合,兩岸之間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解決的。文化觸及思想和靈魂,熔鑄在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思想情感之中,兩岸文化交流對增進兩岸同胞聯繫和心靈契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們衷心希望兩岸戲曲界、文化界的各位精英和有識之士以攜手弘揚中華文化為已任,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活力。(台灣網記者 楊麗)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