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1月6日濰坊消息 深秋的濰坊,綠意仍很盎然。數天陰雨之後難得的晴朗日子,《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電視專題片攝製組悄然而至。來自臺灣的兩位記者,在國臺辦、省臺辦相關人員陪同下,踏上了在山東濰坊兩天半的拍攝行程。
11月2日,拍攝的第一站——齊魯臺灣城魯臺會展中心。魯臺會展中心總面積10.1萬平方米,第18屆、20屆魯臺會在這裡舉辦。中天電視臺文字記者賴奇筠是臺灣的“90”後,看到空曠的一層展廳非常驚奇,“這裡都可以停飛機了!”一層展廳俞2萬平方米,分相連的五個展區。第20屆魯臺會展會期間,數百家臺灣企業就在這裡展出了食品、休閒健康、文創等臺灣精品,吸引山東省內外十多萬人前來參觀、洽談、採購。其中,臺灣廳三層約6000平方米由市臺辦管理,三樓的“臺灣文化藝術館”裝修完畢,已在第19屆魯臺會上揭牌。“魯臺經貿洽談會在濰坊舉辦了20屆,是因為濰坊與臺灣遊特殊的淵源嗎?”“在魯臺會舉辦之外的時間,魯臺會展中心會舉辦其他展會嗎?都是和臺灣有關係的展會嗎?”好奇的賴記者不停提問,工作人員則一一解答。在齊魯臺灣城招商中心,攝製組一行觀看了宣傳片,市臺辦副調研員董清虎介紹了齊魯臺灣城的規劃、建設等情況。中天電視臺編導鄭嘉明身兼攝像之職,話不多但很專業,“訥于言而敏于行”,一直忙於拍攝各個場景。
一上午時間很快過去。午飯後,攝製組馬不停蹄趕往下一站——臨朐縣。在這裡,先後拍攝了山旺化石博物館、奇石市場。臨朐的奇石市場,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奇石批發零售交易場所,是當之無愧的石頭的世界。來自全國各地、世界各地的各色石頭琳瑯滿目,巴西的紫水晶、阿富汗的青玉、臨朐産的五彩石、紅絲石等讓人目不暇接。奇石市場衣書記接受採訪時介紹,臨朐是紅絲石(紅絲硯的原材料)的原産地,臨朐人民喜歡石頭、熱愛石頭,這裡的奇石市場逐漸形成“買全國、賣全國”、“買世界、賣世界”的格局。拍攝結束時天色已黑,奇石市場已經關門良久。
下一站,諸城。諸城被稱為龍城——20世紀60年代發掘出“巨型山東龍”,讓諸城聞名海內外。在恐龍化石地質公園的龍立方裏,十幾具高度超過十米的恐龍骨架巍然矗立。另外,一根一米多長的恐龍腿骨化石單獨陳列,大家紛紛與化石合影並撫摸龍骨。在這裡,摸龍骨被認為會帶來吉祥。在龍立方的北側,是恐龍澗——這裡有恐龍的發掘現場,工人正在對恐龍化石進行挖掘保護。在採訪完地質公園講解員、發掘工人之後,攝製組趕往新郎集團和福田汽車進行拍攝。因時間原因,原定的赴得利斯集團的拍攝被迫取消。新郎、福田和得利斯是諸城工業的“三駕馬車”,這三家企業在山東省乃至全國都有重要影響力。在西服的生産車間、輕型卡車的整裝車間,都留下了攝製組忙碌的身影。下午三時許在諸城的拍攝才告一段落,驅車到達高密時日已西斜。
高密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家鄉,攝製組一行已經迫不及待要探訪位於高密一中校園內的莫言文學館。莫言文學館總面積3000平方米,陳列著莫言30多年的文學作品、榮譽及影像資料,記者在這裡詳細了解了莫言的創作歷程。在館內的一間小屋裏,擺放著莫言在北京平安裏居住時使用過的一張書桌,因長期伏案寫作,書桌邊緣已磨出兩處清晰痕跡。結束文學館的採訪來到莫言舊居時,天已黑透,月亮高懸枝頭。如果説文學館是富麗的廟堂,那麼位於東北鄉的莫言舊居則是最真實的草野。為大家打開舊居門的是莫言二哥——管謨欣,一位地道的高密農民。舊居低矮破敗、陳設粗糙,僅有三間屋子、兩張土炕。莫言二哥向大家介紹了莫言的成長歷程和部分創作經歷並接受了採訪。拍攝結束後,莫言二哥關上舊居門,獨自騎著自行車回家去了。此時,已是夜裏九點多,大家都還未吃晚飯。
趕回濰坊時,已經接近淩晨。翌日,攝製組拍攝了濰坊的街景,以及朝天鍋、肉火燒等地道小吃。午餐後,攝製組離開濰坊,趕赴青島。臨上車前,臨朐臺辦送來了一根十釐米長的小天線——這是鄭編導在拍攝過程中不慎遺失的,本以為難以找到。失而復得的喜悅和溢於言表的感謝,讓大家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在濰的拍攝過程中,記者朋友多次表示精彩的東西太多,這麼短的時間根本拍不完。“這次拍不完,還有下一次。期待你們的再次到來。”這是濰坊臺辦領導對記者朋友的邀請,更是承諾。“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熱情好客的濰坊人民歡迎臺灣的朋友再次來濰共敘友誼。(台灣網、濰坊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