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宜昌11月3日電 (劉良偉 董曉斌 蔡亮)“2014昭君文化國際論壇”11月1日至3日在王昭君故里湖北省興山縣舉行。與會的海峽兩岸學者表示,獨特的昭君文化契合“和為貴”的哲學主張,為兩岸在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營造了和諧氛圍。
3日上午,來自內蒙古、山西、湖北以及臺灣等地的學術專家,與日本、法國、波多黎各等國家的昭君文化愛好者一起走進王昭君故里遺址興山縣昭君村昭君宅,圍繞昭君文化“和親、和平、和諧”的主題展開交流。
“千百年來,關於昭君的傳説、歷史典籍和文藝作品,共同構成了燦爛的昭君文化。”湖北大學教授蔣方表示,王昭君的“以和為貴”、“以親為榮”的超越時空的文化內涵,是昭君文化最本質的內容。中國民族學學會昭君文化研究分會會長郝存柱説,昭君文化是和諧文化,是和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産。
臺灣聯合大學駐校藝術家林麗華稱,昭君文化的核心內涵是“美與和平”,昭君精神經受了兩千多年曆史的考驗,符合世界和平友好的文化潮流。
臺灣成功大學教授張高評表示,“不論是她自薦出塞的志氣,還是她堅毅不拔的個性,傳遞的都是正能量。楚文化影響了她,三秦文化滋潤了她,最後她成為了草原的母親,促成了漢匈兩個民族近半個世紀的和平。”張高評認為,昭君文化迎合了“和為貴”的哲學主張,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成熟和智慧。
昭君出塞是中國歷史上體現民族友好的重大事件,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和親、和平、和諧”昭君文化,在全世界廣為傳播。
昭君的傳説在臺灣有著悠久歷史,在客家歌謠戲劇裏多有記載,昭君在臺灣被稱為“昭君娘”或“昭君娘娘”。臺灣苗栗縣新蓮寺至今只供奉三尊神像,除了觀音和媽祖,另一尊就是王昭君。(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