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老照片:“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的一生

2017-01-16 08:15:00
來源:鳳凰網
字號

  周有光其人:百歲老人歷經“四朝”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周有光”是他的筆名,“有光”後來成為他的號。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蘇常州,那時還是清朝光緒年間。他的一生經過了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代。

  周有光身上的標簽實在太多:作家沈從文的連襟、才女張允和的丈夫、經濟學家、語言學家。周有光一輩子活出了別人幾輩子。他的一生分了幾個階段:50歲以前是銀行家;50歲到85歲,是語言文字學家,精力都傾注在語言文學領域;85歲開始寫文章,廣泛探討諸如全球化、中東局勢、公民意識等問題,成為公共知識分子。

  2005年,100歲的周有光提出“終身教育,百歲自學”,從關注語言學到世間萬象,他對百年洞見加以提煉和訴說,無疑更透徹。100歲出版了《百歲新稿》、104歲出《朝聞道集》、105歲出《拾貝集》、108歲出《周有光文集》,110歲時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問世。

  周有光張允和的“傾世之戀”:紅茶電腦兩老無猜

  1932年春,杭州六和塔下。周有光和張允和初相識,開啟了兩人“紅茶電腦”的恩愛傳奇。

  “兩個人都愛三樣東西:咖啡、紅茶、牛奶,每天都要來一點。”歐陽說,她曾經在周家住過四年,每天晚飯都在他家吃,雖然有小保姆燒菜,但她的廚藝,全是張允和帶出來的。“她泡的醉雞,特別入味兒。”

  季羨林曾和周有光一起設計漢語拼音方案,有時常到周家開會,休息時,張允和便會端出自己做的小點心,請大家嘗嘗。

  先生敲打鍵盤寫文章,太太披閱書刊忙剪報。他要活絡筋骨了,她即扮書童,奉上香茗一盅。人們說,這倆老頭:紅茶電腦,兩老無猜。

  古代夫婦“舉案齊眉”,如今人們很少有案了,這對老頑童,就發明了“舉杯齊眉”。

  “我們兩個上午喝茶、下午喝咖啡,都要碰碰杯子,叫舉杯齊眉。這個小動作好像是玩意兒,其實有道理,什麼道理呢?就是說夫婦不僅要有愛,還要有敬。要敬重對方。這很有用處,可以增加家庭生活的趣味,增加家庭生活的穩定。”周有光曾在回憶錄里這樣總結。

  允和執著于世俗生活,從不裝出心如止水的樣子,喜歡娛樂消遣。如今,人們稱她“最後的閨秀”,周有光有點意見:她是一個典型的現代新女性。熱愛傳統文化,又接受新鮮事物,張允和的筆墨,淺顯、活潑,家常中,透著一份睿智。俞平伯尤其喜歡她的散文《入場》:“張允和文章結尾悠悠不斷的,很有味道。”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