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臘八粥、泡臘八蒜……老北京的臘八節風俗
臘八節,老北京除煮粥供佛舍粥、食粥等習俗外,宮廷王府的冰窯在臘八節這天起,開始儲窖冰塊。“臘七臘八,凍死寒鴨”,臘八時節已是冰封嚴寒之時,人們將皇城之內“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等湖泊內結的冰,運輸至景山西門外的雪池冰窯等皇家冰窖里,待暑天時,供皇宮及皇族們享用。
在民間也有吃“臘八冰”的民俗。吃臘八冰是在臘八的前一兩天用陶瓷盆盛滿冷開水,並放在院中結成冰,待臘八這天早上磕出冰塊全家分食之,舊時的說法是“吃了臘八冰,來年一年不肚疼”,這當然沒有任何科學根據。
在臘八這天,老北京的百姓家要泡臘八酒及臘八蒜。泡臘八酒是將紫皮蒜瓣,泡在黃酒或高粱酒里,封好口待春節時打開飲用,臘八酒香味撲鼻,還可通血脈暖腸胃。臘八蒜也稱臘八醋,是將紫皮蒜瓣泡在陶瓷罐內,倒滿米醋密封好,等到除夕春節吃餃子及拌涼菜吃。這種醋酸中帶辣,泡好的蒜色澤呈青綠色,像翡翠分外好看,吃在嘴里分外香脆。
關于老北京用醋或酒泡“蒜”的食俗,還有一種說法。這要從與“蒜”諧音的“算”字說起。舊京時各家商號店鋪有在年前臘月結賬的習俗,即要算一年的收支盈虧,查算一下自家所欠外債和應收貨款債款。當時,一般是在臘八日這天起查算,正如俗語說的“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事辦”,舊京時稱把臘八節也稱“臘八算”。
自臘八這天起,店員或放債人去催索債款,他們常帶一小罐臘八泡的蒜送給欠債人,欠債人一看就明白是催還債款來了。借債的窮苦百姓或小商小販無力還債時,就在臘八、臘月十八、臘月二十八這幾天出去躲債,因此,老百姓為了回避算賬索債的人在臘八時“算賬”,就做成“臘八蒜”或“臘八酒”,把它們吃掉喝掉,以示消除“晦氣”,歡歡喜喜過個平安年、吉祥年。
另外,在過去,臘八這天老北京還有個不成文的習俗,那就是聘閨女、娶媳婦。當時的老百姓認為臘月是大喜臨門的季節,俗稱為吉臘月,而臘月初八又是最喜慶吉祥的好日子,所以百姓家多在這一天辦喜事,或選擇這天為訂婚日以示吉慶。每到這天,老北京的街巷里常有吹打著吉慶樂曲的婚嫁儀仗隊伍在人群中穿行, 孩子們一邊跑著跳著,一邊唱著這句歌謠:“臘八臘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文/張善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