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生都要做合格的共産黨員”(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七一勳章”獲得者)

2021-07-22 08:4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他堅守“人可以離休但共産黨員永不會離休”的承諾,帶領黨員群眾護林造林,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他把群眾當親人,十餘年捐資助學、扶貧濟困,幫助和帶動革命老區人民脫貧致富;他嚴格自律,淡泊名利,倡導優良家風,始終保持共産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他就是四川省原達縣地委副書記周永開(見圖,新華社記者王曦攝),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草鞋書記”。

  “黨是我一生的追隨”

  盛夏時節,坐在家裏的舊沙發上,早年間危險重重的地下鬥爭生活,周永開講起來卻如日常。

  “小時候家裏窮,讀不起書,是共産黨讓我有書讀。”周永開告訴記者,上世紀40年代,中國共産黨地下黨組織在他的老家原達縣地區巴中縣建了一所學校——化成小學。

  這所學校的教師大多是來自延安和四川各地的地下黨員。他們為貧苦學生捐贈學費,也讓15歲的周永開實現了上學讀書的夢想。在化成小學,周永開勤奮學習,知識卻解答不了他內心的困惑:“國民黨鄉長欺壓百姓,到處是土匪,農民受到剝削。”

  學校老師經常教授進步思想,為周永開解疑釋惑,照亮了周永開的世界。他想起幼年時家鄉的紅軍,“不怕死,不擺架子,打土匪,辦事公道,完全不一樣的隊伍。”他跟著老師學習,思考如何改變舊社會。

  1945年8月的一個夜晚,在巍巍青山的見證下,周永開舉起右拳,莊嚴宣誓,加入中國共産黨。

  “黨是我一生的追隨。”入黨後,周永開從事地下組織工作。黨的地方組織快速壯大,引起了敵人的警覺,他們開始抓捕共産黨員。周永開不屈不撓,1948年回到家鄉擔任中共地下黨巴中縣委書記,繼續堅持鬥爭。

  “要把綠色還給大山”

  離休前,在當地老百姓口中,周永開被稱為“草鞋書記”。“大概是因為田坎跑得多,‘草鞋書記’就被大家叫開了。”憶起往事,周永開開懷大笑。

  “人可以離休但共産黨員永不會離休。”這是周永開最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離休後,他把目光投向了被譽為“大巴山動植物基因庫”的花萼山。

  在周永開的印象中,花萼山風景優美,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可是,1993年11月,見到山上的情況後,他大吃一驚。“因為窮,當地人把樹砍掉當柴燒,開荒種糧,生態破壞嚴重。”周永開痛心不已。

  “要把綠色還給大山。”第二年,他拿出積蓄購買了一批樹苗,在山上租了兩間茅草房,帶著兩位退休幹部,保護花萼山,一起搞綠化。

  3位老人白天拄著拐杖護林植樹巡山,餓了吃乾糧,渴了喝山泉;晚上睡在墊著棉絮的木板上,日子極其清苦。

  當時,周永開已近七旬,身體還做過手術。一天下午3點多,他還沒吃午飯,獨自帶病巡山,途中坐在石頭上歇息,突然昏迷導致摔傷,幸好被當地群眾發現後及時送到了醫院。“我的命是老鄉救的,我更應該對得起他們,盡心盡力保護山林。”住院一個多月,大家反覆勸説,周永開不僅沒下山,還把體弱多病的老伴也帶上了山。

  “莫砍樹,不打獵,為了子孫後代要保護好山林。”周永開走遍花萼山11個鄉鎮30多個村,苦口婆心地向鄉親們宣傳。在他的帶動下,當地村民變砍柴為撿柴。

  20多年來,周永開護林4萬餘畝,種植林木1300畝。周邊村民保護山林的意識增強,還自發造林上百畝,林業部門也在花萼山實施公益林項目。2007年,花萼山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護好山林,目的是為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周永開一直琢磨著,要依託綠水青山幫群眾發展綠色經濟。

  “1995年,有段時間他三天兩頭找我們開會,商量發展藥材産業。”時任官渡鎮項家坪村文書的項爾方回憶。花萼山的野生萼貝品質一流,能否人工種植?周永開買來種子,找到項家坪村村民李如銀:“老李,你先試種。我聯繫了一家中藥材種植基地,你去學,費用不用操心。”如今,項家坪村成立了萼貝專業合作社,萼貝年産值達上千萬元。

  “要做到對黨忠誠、清正廉潔、敢於擔當……”

  “我是在黨的教育培養下成長起來的,理應知恩圖報。”這句樸實無華的話,是周永開一生的追求。

  在花萼山守山護林的歲月裏,每次上山前,周永開都要動員身邊的親戚朋友為貧困戶捐款捐物,然後請人背上山,挨家挨戶發送。村民蔣大傑説:“他送給我們的衣服有好幾套了,我們也學他,拿了兩套送給了更困難的人。”

  對待群眾如此“大方”的周永開,對自己和家人卻很“摳門”。

  在達州一個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老舊小區裏,周永開和老伴住了30多年。房子不大,值錢的家電只有一台舊電視機和一台舊空調。孫女周婧説,2005年,達州市紀委集資建房,周永開本可以優先選擇。“可爺爺説,我退出,機會讓給年輕同志。”

  多年來,周永開沒給老伴兒買過一件首飾,沒給兒女送過一件禮物。老伴兒説,“他不懂那些”。兒女説,“已經習慣了”。但他們都知道,看似沒有人情味兒的周永開,對老百姓最深情。

  2014年,周永開回到母校化成小學,看到操場角落裏孤零零地坐著一名學生,便向老師仔細詢問這個學生的情況。了解到他是因為家庭條件差而自卑後,周永開對他説:“人窮,志不能窮。”從那年起,每年開學,學校都會準時收到周永開寄來的3000元錢,用於資助這名學生。

  “小時候很少見到爺爺,只知道他做好事去了。長大後,看到鄉親們那麼尊敬爺爺,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周婧説。為正家風,周永開還在家裏搞了個評比,評比標準則是一年裏為群眾做了多少好事。

  “一生都要做合格的共産黨員。”流逝的是歲月,不變的是信仰。周永開常説:“我們要做到對黨忠誠、清正廉潔、敢於擔當……”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22日 05 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