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敦煌文保平臺“診療”露天文物隱患:被動搶救轉主動預防

2020年09月03日 09:0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州9月2日電 (馮志軍 高瑩 閆姣)既能模擬春夏秋冬四季變換,也能還原風吹雨打的“創傷”,還能有的放矢地迎刃而解各種複雜病害……露天文物長期積累的隱患與“療方”,在三個實驗倉體短時間內即可獲得解決,這是中國文化遺産保護領域首個多環境因子足尺模擬研究平臺“多場耦合實驗室”的效能。

  中新社記者近日探訪了這處位於敦煌研究院的先進文保平臺,夏季高溫的倉體裏令人悶熱難耐,冬季嚴寒的倉體裏又令人瑟瑟發抖,滿地的積雪倣若“冰雪世界”。一面依據傳統工藝製成的夯土墻體正待“檢驗”,它的模擬過程將為中國土遺址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提供更為準確的預防和保護措施。

  多場耦合實驗室科研人員張博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説,目前包括降雨、高低溫變化等自然變化模擬試驗在現場都很難快速、重復、準確實踐,有些文物需要經過至少三至五年的現場試驗觀察,才能確定病害發育過程和保護修護方案,但有些保護是迫在眉睫的。

  張博解釋説,相較于傳統的室內實驗和現場試驗,多場耦合實驗室具有時間可控、條件可重復、變數可控、數據精確,並且能夠進行足尺模型試驗等優點。經過該平臺實驗倉模擬後,依據研究對象的不同,短時間內就能實現一天或數年變化,並能模擬自然界中有些不可實現的變化。

  長期以來,因無法準確預測多種自然、環境因素對石窟與壁畫等文物的影響,其保護研究長期處於被動搶救性階段。多年來,敦煌研究院等中國國內研究機構對敦煌石窟和壁畫等病害機理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但多重環境因素影響下的保護研究無法實現。隨著多場耦合實驗室的運作,文物保護將開始逐步向“主動”預防轉變。

  總投資4200萬元人民幣的多場耦合實驗室,可模擬溫度、濕度、日照、降雨、降雪及水鹽運移等各種環境條件,以及研發文物樣品或模擬樣品的材料和結構的基本熱學、力學、收縮、徐變及損傷等特性,開發接近自然環境下的文物劣化和相關保護研究的試驗方法,並提出有關方法和標準。

  張博表示,這是目前中國首家能夠達到“各種環境條件下模擬實驗”的大型平臺,目前可以開展大多數的不可移動文物病害機理和保護材料的研發,並且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實驗室,未來海內外所有“有文保需求”的單位都可以來這裡做試驗,並應用到其保護工程的方方面面。(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