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網上工業博物館大有可為

2020年03月31日 13:42: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年來,隨著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越來越受到關注,對于工業博物館的討論也越多,尤其是對生產設備、工具、產品、檔案等可移動的工業遺產保護展陳的需求也日益增高。在此背景下,諸如沈陽工業博物館、柳州工業博物館等綜合性工業博物館,北京印刷博物館、貴州省三線建設博物館等專題工業博物館紛紛落成。但目前尚無建設國家級工業博物館的任何進展,這可能是受到了展線設計、展品徵集和建設成本等諸多因素影響。

  也就是說,工業博物館覆蓋的范圍實在太廣了,綜合展示成本又非常巨大。

  2020年疫情之下,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科技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許多博物館的互聯網線上版本進入公眾視野,取得了非常好的展陳效果。顯然,從展品產權和包裝運輸來看,徵集虛擬展品會比實體展品阻力小;從成本來看,網上博物館的成本與實體展出相比要少很多;從訪問效率來看,訪問網上博物館的時間成本遠小于訪問實體館。那麼工業博物館是否也可以採取線上的方式來架構?答案是肯定的。線上展陳方式可與實體館特性相補足,成為建設工業博物館的一種新路徑。

  首先,線上展陳能滿足工業博物館多軸線特徵。工業是時代、地理、行業、生產工藝等多條軸線上生長出的產物,單純的時間或地理軸線無法涵蓋工業最重要的因素。例如秦皇島玻璃博物館遵循行業發展邏輯,以行業的普遍性和實踐的特殊性為主線;而開灤博物館和撫順西露天礦博物館遵循生產工藝邏輯,以支護、掘進、運輸、洗選等各個工藝流程作為展覽主線而建立。不同于實體館受空間和平面地形所限,網上博物館不必限于單一軸線,有機會將重要軸線復合在一起,可以整體或“切片式”地觀察工業發展,觀察某一展品時也易于將它置于時代、地域、行業和技術等諸多維度之下來審視,知識的網絡化程度會更高,內容更加豐富。

  其次,線上展陳可以更好地體現工業展品的功能性。功能性是工業作為實踐行業的重要特殊性,工業裝備和工業產品的功能性展示,是工業博物館的重要內容,也是工業博物館的亮點。但是出于訪問者和展品的安全性或污染、成本等諸多因素的考量,很多展品無法在實體館中實際運行,僅有一部分可以通過聲光技術模擬,模擬力度也有限;而假如使用虛擬線上展示,則受限較少。礦物的洗選礦設備、軋鋼廠生產線、水輪機、紡織機等生產設備以及諸多工業產品的結構和功能性更能綻放獨特的魅力。

  第三,網上博物館形式有利于展線設計。實體館里,訪問者(visitor)往往需要根據確定的策展人(curator)設計的既定空間關係參觀。這是因為空間和館藏品的唯一性,在確定的時間內藏品組成的位置關係是唯一的。但線上資源的可復制性,使不同的策展人在同一時間設計出不同的“展線”,策展人根據不同受眾實時編輯展線,也使不同的展線上出現同一件藏品成為可能。這可以大大豐富文化市場,也使普通訪問者創建自己的展線成為可能。

  除此之外,線上資源也便于實時監測和及時調整展線。大數據時代,訪問者對線上資源的認可程度很容易從訪問數量、點讚量、回訪量等形式得到實時反饋。網上博物館資源也不例外。大眾對于某一博物館或某一展線的認可程度,可以成為優化調整展線的依據。優化之後相對固定的成果,進一步固化成為實體館中的展線,則可以避免盲目建立實體館帶來的資源浪費。

  當然,網上博物館的實施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第一,雖然已有相當數量和體量的文化遺產完成了數字化,但是工業遺產往往部件更多、精密程度更高、功能性更強,其數字化的難度和成本也較高;第二,網上博物館往往藏有三維模型、高清音視頻資料等資料,在廣域網中傳播對于網絡的帶寬和穩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隨著不斷迭代的數字化技術和不斷深入的5G網絡建設,挑戰會轉化為機遇;那些記錄時代發展的工業展品,也將有機會在網上博物館中放射出光芒。

  (作者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研究專員)

  馬雨墨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于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係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