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疆剪紙傳承人:用“非遺”迎新年 盼技藝代代傳

2020年01月16日 08:4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春見聞)新疆剪紙傳承人:用“非遺”迎新年 盼技藝代代傳

  中新社烏魯木齊1月15日電 題:新疆剪紙傳承人:用“非遺”迎新年 盼技藝代代傳

  作者 胡嘉琛

  一張紅紙,對角折疊;一把剪刀,輕盈裁剪。片刻功夫,一個立體的“春”字便出現在王革的手中。圍在她身邊的孩童們嘖嘖稱奇,“王老師,我想剪個鼠”“王老師,可以教我剪‘福’字嗎”。

  春節臨近,“非遺過大年剪紙進萬家”活動在新疆國際大巴扎“水果巴扎”啟幕,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産(簡稱:非遺)剪紙技藝傳承人王革現場教學,圍觀民眾躍躍欲試。王革對記者説:“很高興用‘非遺’的方式增添些‘年味兒’。”

  剪紙,是一種中國民間傳統工藝品。南宋時民間出現專業剪紙藝人,每逢節日,藝人用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故事,貼在窗戶上(窗花)、門楣上(門簽)作為裝飾,也有作為禮品裝飾或刺繡花樣之用。新疆曾出土距今一千五百餘年的剪紙作品——對馬團花、對猴團花。

  活動現場,王革展示了名為《傳統中國節》剪紙作品。據她講解,“這個作品耗時一年,是想通過剪紙作品,將我們過傳統節日的場景還原出來。創作時,我會先在紙張上做鉛筆畫,再通過陽剪手法創作,並結合一些刀刻技藝,使作品更精細。”

  以春節、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為主題的十個剪紙作品貼于一張絲綢畫布之上,臘八節的五穀雜糧、人物肖像的縷縷青絲都清晰可見。觀摩者感嘆細微之處見真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對年長一些的人來説,剪紙伴隨傳統節日,從未在生活中消失;就年輕群體來説,那些貼近生活,有創意的剪紙作品,能夠喚起他們的興趣並加入其中。”現年64歲的王革與剪紙“打交道”近50載,在她看來,傳統技藝需要傳承,也需要與時俱進。

  8歲時,王革便跟隨技藝高超的姥姥和媽媽學習剪紙;之後,從教師崗位到退休,王革一直堅持剪紙。“那時候,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需要剪紙;現在,剪紙的應用場景和時間並不受局限。剪紙,變化的是內容和形式,不變的是,對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王革手機中,記者看到了不少“私人訂制”剪紙作品,她説:“商業市場帶給傳統技藝的不只有衝擊。例如,‘私人訂制’作品對剪紙藝人來説,需要在內容和手藝上創新,起到了促進作用。而且,有了市場,才會有更多人對剪紙感興趣。”

  如今,王革創辦有工作室和剪紙藝術館,每天奔波于普及、推廣剪紙技藝。“春節前後,將有30余場活動在社區、學校中開展。我會進行作品展示、現場及視頻教學等。目的很簡單,希望剪紙技藝能代代相傳。”(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