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正確打開方式:除了吃餃子還要做些啥?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8日電(記者 上官雲)“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最近,不斷下降的氣溫在提醒著人們,秋天將要過去,冬天快要來了。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冬天的開始,時間一般在西曆每年11月7日或8日。立冬期間,民間還有進補以度寒冬的食俗。
節氣溯源:立冬,冬季的開始
按照時間順序,立冬作為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9個節氣。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氣溫繼續降低。
農曆十月,作為時氣點的立冬,不僅是收穫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
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比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立,建始也”。
另外也提到,“冬,終也,萬物收藏也”,表示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由此看來,立冬不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此外,還有提醒人們注意儲存食物、歸避寒冷的意思。
古時如何過立冬?
過去,立冬不僅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間節點,有“十月朔”、“秦歲首”、“寒衣節”等習俗。
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群臣迎接“冬氣”。在民間,還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先祭祀,同時祈求上蒼保祐,賜予來歲的豐年。
比如,晉崔豹《古今注》中提到:“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此外,立冬日還有賀冬習俗,又叫做“拜冬”。東漢崔定《四民月令》中記載:“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都更換新衣,慶賀往來,跟過年時大致相同。
“立冬補冬,補嘴空”
立冬過後,草木凋零,蟄蟲休眠。為了對抗嚴冬,民間逐漸形成了立冬補冬的習俗,如諺語所説“立冬補冬,補嘴空”。
在食俗方面,立冬有吃餃子的風俗。有的地方,會在此時用倭瓜或者大白菜做餃子餡,還要蘸醋加蒜末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在中國南方一些地區,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
為何立冬要吃餃子?有一種説法稱,餃子有“交子之時”的寓意,立冬也是秋冬季節之交,所以要吃餃子。現代人仍然延續這個習俗,立冬前後,餃子總是不可缺少的美味。
“立冬,是萬物收藏的時節,也是漫長冬季物質準備的時間。”民俗專家蕭放表示,每到立冬,釀酒、腌菜,舂米,人們為冬貯而忙。
其中,腌菜是古老的冬令菜肴,據説起源於周代。普通人家戶戶都有大菜缸,菘菜腌制一月即可食用,“脆美絕倫”,據唐人小説稱:金陵士大夫家嚼齏菜,“響動十里人”。(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