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京7處文物點晉陞“國保” “金陵國保”越來越年輕

2019年10月17日 15:11:00來源:南京日報

  國立美術館舊址等7處文物點晉陞“國保”,其中5處不足百歲

  “金陵國保”越來越年輕

  昨天,由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在中國政府網正式發佈。南京共有7處文物點入選,其中新增國保單位6處,分別是南京鼓樓、馬林醫院舊址、北京西路日本大使館舊址、國立美術館舊址、利濟巷慰安所舊址和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舊址。另一處國民革命歷史圖書館舊址併入第一批國保單位中山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對不可移動文物核定的最高保護級別。此次公佈的第八批國保單位共762處,另有50處與此前已核定公佈的國保單位合併。上世紀60年代至今,我國已先後公佈了八批國保單位,共計5058處,南京國保單位總數已有56處。

  提到南京的國保單位,人們往往會想到那些有著千百歲“高齡”的古遺址、古建築,比如明城墻、明孝陵、南朝陵墓石刻等。其實,從6年前公佈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開始,南京入選項目就開始呈現出“年輕化”趨勢。當時,南京新入選的22處國保單位中,近半數都未滿百歲。

  此次入選的7處國保單位,“年輕化”趨勢更加明顯。除了明清時期的南京鼓樓,其餘6項均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有5處不足百歲。

  新入選的“國保文物”不僅年輕,而且不少還在服役,以不同角色身份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國立美術館舊址現為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是首批國家重點美術館,也是江蘇乃至中國的藝術品典藏、研究、展示的重要場所;馬林醫院舊址自1892年建成以來一直服役至今,1951年改名鼓樓醫院,如今已成為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曬曬南京的新“國保”

  鼓樓

  南京鼓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城樓因遭戰火而被毀,到了清代僅剩下城闕。康熙南巡時曾登臨四望,樹碑建樓,更名“碑樓”,現存臺座頂上的木構建築,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所建。作為明代京師的重要建築,鼓樓是當時南京城的報時中心,也是催促文武百官勤於政務、京師迎王、接詔書、選妃等重大慶典的重要建築,是中國古代官式磚構建築的代表之一。

  馬林醫院舊址

  1886年,加拿大籍傳教士兼醫生馬林來到南京行醫傳教,次年,美國基督教會決定為其集資建教會醫院。1892年,建成2層樓房1幢,稱“基督醫院”,這是南京第一座西式醫院。因院長為馬林,故俗稱“馬林醫院”。1914年,更名金陵大學鼓樓醫院,1951年改名為南京市鼓樓醫院。

  日本大使館舊址

  日本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1935—1945)位於北京西路1號、3號,緊鄰鼓樓西南角。抗戰勝利後,日本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作為敵偽財産被國民政府沒收,用作外交部的宿舍,現存3號院內一幢磚混結構的四層點式樓,建築面積540平方米。

  國立美術館舊址

  國立美術館舊址(今江蘇省美術館)始建於1936 年,位於玄武區長江路266號,是中國近現代第一座國家級美術館,見證了中國美術館事業發展的開端。國立美術館主樓建築四層,立面呈“山”字形,外形簡潔莊重、典雅大方,是中國民國建築中新民族形式建築的代表之一。

  利濟巷慰安所舊址

  利濟巷慰安所舊址位於秦淮區利濟巷2號,由8棟民國時期的歷史建築組成,是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也是為數不多的被在世“慰安婦”倖存者指認過的慰安所建築,現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分館。

  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

  位於傅厚崗的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我黨我軍在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設立的第一個公開辦事機構,在宣傳抗日主張,壯大我黨我軍力量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1937年8月中旬開始設立,至同年11月中旬因時局緊張撤離,辦事處在短短三個多月裏,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營救並接待了被關押在江浙兩省的一千多名政治犯,使大批失去組織聯繫的同志重新回到隊伍中來,還為陜甘寧邊區和八路軍採辦了大量的軍需、民用物資。

  國民革命歷史圖書館舊址

  國民革命歷史圖書館舊址,是中山陵園紀念性建築物之一,位於行健亭以東、陵墓以西。圖書館始建於1932年冬,前排兩層為閱覽室,後排三層為藏書庫,總面積1234平方米,計劃用於收藏有關國民革命歷史的史料及書籍。圖書館建成後並未真正使用過,日偽時期曾作為辦公樓,抗戰勝利後,作為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的辦公用房。

  本組撰稿 本報記者 朱凱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