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化寺到白石橋 110歲國圖正青春
110歲國圖正青春
今年9月9日,中國國家圖書館將正式成立110週年,它的前身是于1909年9月9日始建的京師圖書館。如今,國家圖書館已是亞洲第一大圖書館,總館南區、總館北區、古籍館三處館舍並立,總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居世界國家圖書館第三位。館藏文獻超過4000萬冊件,古今中外、集精擷萃,位居世界國家圖書館第七位,其中中文文獻收藏世界第一,外文文獻收藏國內首位。最早的館藏可遠溯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擁有“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文津閣《四庫全書》“四大專藏”等珍貴特藏300萬餘冊件。
國圖建館的百餘年,既是積極進取的歷程,也是艱苦創業的歲月。回首館史,期間館名數易,館址幾經變遷,它曾在戰亂時局中頑強生存。最終,無數的“護火者”將中華民族的文明之火凝聚、留存了下來,可謂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從廣化寺到白石橋
近代西學東漸,國內觀念更新、開化風氣。受西方圖書館的影響,中國人對圖書館的認識越來越強烈和明晰。1909年,王國維率先翻譯了《圖書館小史》,向國人系統介紹世界圖書館的發展。到了清朝末年,呼籲建立本國圖書館的呼聲越來越高漲。
1909年9月9日,有“儒臣”之稱的張之洞抱病上奏朝廷,請建京師圖書館。上奏當天,朝廷即下旨準行,同時還允許將翰林院所藏《永樂大典》、熱河避暑山莊文津閣《四庫全書》以及各殿藏書等移送京師圖書館。
京師圖書館未及開館,清朝覆亡,館務因而停頓。由於財力不足,京師圖書館不得不暫借什剎海旁的廣化寺儲存書籍。1912年8月27日,京師圖書館在廣化寺正式開館。至1931年遷入文津街新館,這段時間京師圖書館曾“三遷館舍”、“兩度更名”,並與北平北海圖書館合組,在曲折的過程中艱苦地創立了基礎。
1931年竣工的國立北平圖書館文津街新館舍規模宏大,端莊壯美,琉璃碧瓦,不但結束了“國圖”二十餘年館無定所的窘境,還成為了當時北平城內的標誌性建築。院中陳設的華表、石獅、石象、銅仙鶴均是圓明園等所遺的珍貴文物。新館門前大街被命名為“文津街”,意取館藏文津閣《四庫全書》藏書閣“文津”二字。
1987年,14萬平方米的白石橋館舍落成並投入使用。新館的建成標誌著我國的圖書館事業已進入現代化階段。在隨後的日子裏,智慧化二期館舍建設、創新型數字圖書館應用,人工智慧技術、VR/AR技術、5G等新技術的應用,傳統文獻與數字資訊融為一體,國家圖書館向現代化和國際化邁進。發展至今,我們會看到,國圖在促進文化繁榮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9月9日,它將迎來自己110周歲生日,同時也躍動著年輕的心。
文明之火的守護者們
回望國家圖書館的百餘年發展史,人們所熟悉的幾位近代史人物:魯迅、梁啟超、鄭振鐸,他們也都曾參與到了國家圖書館的建設、發展和保護軌跡中。
1913年2月,時任京師圖書館館長的江瀚另調他職,在此後的一段時間中,京師圖書館的管理之責實際落在了時為教育部僉事、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魯迅的肩上。積極催調各省文書,請領文津閣《四庫全書》,申請接收《古今圖書整合》等,其中都有魯迅斡旋和操辦的身影。
除此之外,魯迅等人也曾為1913年開設京師圖書館分館籌辦策劃。開設分館,除了擇置學者必須瀏覽之書,還要添購各項雜誌和新出圖書,這樣才能引起國民讀書之愛,振興社會教育。
梁啟超也為我國的圖書館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25年至1927年,梁啟超任改組後的國立京師圖書館館長。政局多變,經費困難,為此他常寢不安席,想方設法地向國內外籌款,不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
除了積極籌款以外,梁啟超也採取措施,節約內部開支,甚至連招待外賓的飯費都由館長本人支付。1926年,有位暹羅貴族來中國旅遊,並參觀圖書館。梁啟超認為,外賓來遊,絕不能冷漠以待,但招待的費用需從他的薪水中扣除。
為了豐富和完善館藏,梁啟超在任期間對圖書採購的工作異常重視,想盡辦法多方購入中外有價值的圖書或藏書,隨時注意圖書資訊,儘量不失掉任何採購善本和好書的機會。若聞聽別處購得了好書,他便設法索求。
為了維持職工的生活和支付圖書館的一切費用,梁啟超常常慷慨解囊,後來竟將個人十多年積存的人壽保險單押借了出去,獲得現款補充館用。從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他總共墊支11100余元(未計利息)。不過,梁啟超的心裏也知道,“此屬救濟之方,絕非持久之道”,只不過是責任所繫,“不忍坐視國家典籍之散失”而已——這的確是一位愛書護書者的肺腑之言了。
“九一八事變”後,華北局勢日趨危急,為避免國家珍貴典籍遭損,善本古籍裝箱南運,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播遷過程。
1937年,上海在戰火中淪陷,知識分子紛紛避難大後方。著名作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和藏書家鄭振鐸卻不顧親朋屢次催促,執意留守上海這座文化“孤島”,傾囊收購流散古籍。為搶救文化遺産,阻止珍本外流,他幾乎拼上了性命。
鄭振鐸去世後,家屬秉承遺志,將其生平藏書全部捐贈給國家圖書館,為國圖善本館藏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如果説,書籍是燭照人們前行的文明之火,那麼,歷史上這些無私的守護者們都曾手持火把小心路過。他們願意用自己的身軀乃至生命,守住這不滅的點點星光。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