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渝北區慶龍灣回龍橋:地名有個龍與建文皇帝有關?

2019年04月25日 08:47:00來源:重慶晚報

  渝北區慶龍灣回龍橋……

  地名有個龍 與建文皇帝有關?

  昨天是世界讀書日,記者從渝北區相關部門了解到,該區第一部地名故事專著《渝北地名故事》編印完成,區圖書館可借閱。

  該書收錄160多個地名故事(包括原屬江北縣,後劃分到江北區和北碚區部分),包括人們熟知的一碗水、鐵山坪、照母山、華鎣山、鴛鴦等地。

  其中,不少地名故事和傳説與明朝蹤跡成謎的建文帝朱允炆有關,比如龍興鎮、慶龍灣、龍藏寺、回龍橋等。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龍興鎮與龍啥關係?

  龍興鎮是渝北區歷史悠久古鎮,緊靠長江支流禦臨河,流經鎮內27公里。

  記者到龍興鎮採訪看見,鎮上廣場有建文帝塑像,居民對建文帝的傳説也知道得多。

  明初,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朱元璋四子朱棣以“清君側”名義,率兵南下,攻破金陵(今南京),當上永樂皇帝——這是史實。

  朱棣稱帝後,派人四處尋找朱允炆下落。朱允炆去哪兒了?至今是一個謎。

  《渝北地名故事》記載,朱允炆逃難途中,夜宿江北隆興場一個小廟。黎明起身,行至場外橋邊,察覺追兵將近,返回小廟,藏于神龕下石洞中得以脫險。後來到達鄰水幺灘,在舊臣杜景賢家裏隱居。後人把建文帝脫險的小廟加以培修,命名為龍藏寺;場外小橋命名為回龍橋,至今猶存;隆興場更名龍興場,也就是現在的龍興鎮。

  慶龍灣有“慶倖龍安”之意?

  《渝北地名故事》關於禦臨河的地名故事有3處,其中兩處傳説也與建文帝朱允炆有關。

  記者採訪中問起當地人,禦臨河婦孺皆知,該河顧名思義就是皇帝到過這裡。

  史載,禦臨河原名太洪江,是長江支流,發源於四川縣大竹縣四方山系,上至長壽接納幺灘河。

  《渝北地名故事》記載,朱允炆從金陵沿江而上,一路東躲西藏,來到太洪江,欲坐船到鄰水幺灘找舊臣杜景賢。他在太洪江沿岸停留時間較長,沿河兩岸留下諸多傳説。因此,當地百姓將太洪江更名為禦臨河。

  今天由渝北草統路經統景往大盛,順著禦臨河朝東南前行三四公里有個慶龍灣。當地村民説,慶龍灣得名五六百年,也和建文帝有關,有“慶倖龍安”之意。這種説法,在當地四五村民家族譜中均有記載。

  箭沱灣名字從何而來?

  《渝北地名故事》介紹,一路逃難的朱允炆來到今天的統景一帶,搭起茅屋,苦讀經卷,靜心禮佛,無疾而終。後來,當地村民把茅屋所在地稱為慶龍灣。

  1931年,慶龍灣大戶段家購地建房挖地基,發現一塊青石,一面刻著“峰如巢鳳彩,崖似臥龍文”,另一面刻著“有夢難圓,塵世著魔迷本性;無風易醒,洞泉悟道靜凡心。”這些文字,疑似也和朱允炆逃難故事有關。

  今天的石船鎮回龍村,也與禦臨河邊的回龍寺有關。《渝北地名故事》介紹,朱允炆曾在河岸農家夜宿,天明後繼續逃難,多次聽聞追兵迫近,再次返回農家。來來回回幾次,直到追兵遠去,朱允炆這才離開。

  《渝北地名故事》還介紹,渝北區洛磧箭沱村,得名來自長江與禦臨河匯流的箭沱灣。箭沱灣原名沱灣,朱允炆逃到這裡疲憊不堪,對皇位慾念已絕,吩咐隨行將士分散藏匿,將兵器拋棄在江裏,把這裡取名箭沱灣。

  相傳,建文帝逃難歇氣的地方黃印壩,和建文帝有關的愛情故事位於石船鎮的鳳凰寺,禦臨河中一塊巨石——箱子石,這些地名傳説都與朱允炆有關。

  渝北區相關人士表示,雖然歷史已不可考,但這些地名給朱允炆逃難西南地區的傳説增添更多文學和情感色彩。

  新聞延伸

  其他區縣地名 也有相關傳説

  重慶地名研究專家李正權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川渝雲貴到處都有落難皇帝朱允炆的傳説,其中以重慶最多。

  從渝中區化龍橋到土灣這段路,叫龍隱路。據説,當年朱允炆來到重慶,不敢進城,只能化裝成和尚,沿著嘉陵江邊走,被人發現一路追到土灣——後來這條路被人叫成龍隱路。

  沙坪壩區磁器口曾經叫龍隱鎮。據説,朱允炆來到重慶後,一度隱居磁器口寶輪寺——後來,寶輪寺被稱為龍隱禪院,磁器口也被叫作龍隱鎮,直到上世紀30年代。

  南岸區建文峰也和朱允炆有關——據説,朱允炆曾在這裡結廬隱居。

  巴南區聖燈山以前叫聖登山,也是因朱允炆曾經去過而得名——當然,也是傳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