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蘇一古墓挖出2500多年前的雞蛋

2019年03月28日 08:39:00來源:科技日報

  江蘇一古墓挖出2500多年前的雞蛋

  科技日報常州3月27日電 (記者過國忠)雞蛋,是易碎品,尤其那薄薄的外殼,在太陽輻射、水、氣體和生物的影響下,也很易風化。令人驚奇的是,3月25日,南京博物院和溧陽市博物館的聯合考古隊從江蘇省溧陽市上興鎮一座春秋時期土墩墓的第5層陶罐裏,挖出一罐滿滿的雞蛋,儘管已埋藏了2500多年,但仍完好無損。

  據專家介紹,土墩墓是江南一帶特有的葬俗,以中心點為圓心,向外擴張,埋葬整個大家族,至今已經發現了上萬座。2007年,由於溧陽上興鎮經濟開發區要開工建設,南京博物院和溧陽市博物館的聯合考古隊進駐,開展搶救性挖掘保護,經勘探,發現上興鎮開發區內共有12個文物點,其中有11個土墩墓。

  此次發現雞蛋的子午墩,在考古發掘前高達7米多,裏面共有38座墓葬,墓葬從上到下分為6層。考古專家在第五層的11號墓葬中,清理出了一罐雞蛋。陶罐裏約有20多只雞蛋,蛋殼呈微青色,剛發現時完好無損。

  “這是從江南土墩墓發現的第五罐雞蛋,也是迄今最完整的一罐。之前,也曾在句容、金壇春秋土墩墓群考古中,出土的陶器裏面有禽蛋,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價值和歷史意義。”考古隊專家説。

  據了解,該考古工地是一座直徑約40米的圓形大土墩,高度接近4米,當地人稱為子午墩。目前,一同出土的還有印紋硬陶的罐、釜,原始青瓷的盅、瓿,泥質灰陶的三足盤,儲存器、炊器、盛食器一應俱全。

  考古隊發現罐子裏的雞蛋後,為了避免讓脆弱的文物開裂風化,專家看了看趕緊蓋上了蓋子。其中,有一隻雞蛋破損。目前,考古隊已對整個陶罐作封裝保護,並將完成保護性提取工作。

  為什麼埋藏了2500多年仍完好無損?考古專家初步認為,可能由於陶罐的蓋子和封泥以及墓穴封閉的環境,産生了對雞蛋的保護作用。

  “陶罐裏的雞蛋與現在的草雞蛋差不多大,但是,蛋清、蛋黃已經沒有了。雞蛋歷經2500年,應該基本被分解,而蛋殼是鈣質,性質穩定,因此能夠保存下來。所以,這罐雞蛋有可能只留下一罐雞蛋殼。”相關考古專家分析説。

  考古專家還從出土的文物數量上推斷,這座墓的主人應當是家族中地位較高者,死後族人們用全套的存貯器、炊器和盛食器陪葬,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不會忍受饑餓。陶器內當初可能也裝有穀物等其他食物,但因年代久遠,被腐蝕而蕩然無存。

  考古專家介紹,此次發現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價值和歷史意義。他們將把雞蛋取回後,放到實驗室的恒溫恒濕櫃中進行研究。通過鑒定與化驗,可以知道雞蛋的蛋齡。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