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電視綜藝:轉型提質正當時

2019年03月09日 10:20:00來源:人民日報

  江耀進

  近年來,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生産能力不斷提升:節目數量呈現井噴之勢,各種題材類型不斷涌現,整體結構開始全面優化。在經歷“引進”“模倣”外來模式的階段後,電視綜藝從業者清醒地意識到:在原創能力上下功夫,推出既能體現文化內涵又能折射現實生活的原創綜藝節目,刻不容緩。

  面對新媒體日新月異的變化,特別是網路綜藝快速發展帶來的創作和市場雙重壓力,2019年電視綜藝節目必須轉型提質。

  找準發展方位,創作內核正、品相好的優質節目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電視綜藝節目創新首先要了解自身定位,找準發展方位。

  近幾年,一些備受好評的文化類綜藝節目“飛入尋常百姓家”。從央視的《經典咏流傳》《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到北京衛視的《傳承者》、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這些節目積極創新綜藝形態,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了受眾多元文化需求。

  從綜藝節目發展角度來看,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節目內容必須滿足正能量、精品化、差異化的條件。如湖南衛視音樂綜藝節目《幻樂之城》將表演和音樂有機結合,讓觀眾享受“可以看到的音樂”;由東方衛視打造的相聲競演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著力展現當下年輕人對相聲藝術的探索與創新,成為垂直類喜劇綜藝的一種重要嘗試。

  未來,電視綜藝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面對網路綜藝井噴式的覆蓋受眾,電視綜藝節目恰恰需要“守正創新”。既不能“亂花漸欲迷人眼”,也不能墨守成規不進取。

  在發展定位上,不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電視綜藝要基於自身品牌優勢和長期積澱的資源,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路徑,創作內核正、品相好、能傳播的好節目,推出更多同新時代相匹配的綜藝節目精品。另一方面,堅持融合發展,抓住移動化、可視化、社交化等特點,樹立“一體化發展、移動端優先”的意識,力爭在移動傳播時代推出“刷屏産品”。

  用創新內容吸引觀眾,以融合之形留住觀眾

  2018年電視綜藝的創新既有模式的“升級再造”,又有新模式的“推陳出新”。這些創新節目,既善於觀察社會熱點,探索電視表達與觀眾共振的平衡點;又適應傳媒格局、輿論生態和受眾需求變化,在創作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手段、終端載體等方面都有新突破。

  一要注重創新語態,打造更適合網路傳播的表達方式。如湖南衛視推出的創拍秀節目《快樂哆唻咪》,在電視綜藝節目中首次將短視頻作為創意表達的主要載體,呈現出一種接地氣又承載人文氣息的表達,在特色城市中發掘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

  二要注重創新形態,打造更具有互動性、體驗性的節目模式。如央視《中國詩詞大會》調動觀眾通過微信搖一搖電視同步答題,網友在其節目微博評論區接力對詩;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探尋故宮歷史文化,創造文化創意衍生品;山東衛視《美麗中國》致力於傳播生態環保理念,是公益節目的新探索。

  三要注重創新樣態,強化以“網際網路+”思維提升臺網互動水準。創作者未來應在策劃階段充分利用網路優勢,徵求網民意見以完善節目創作,還可借助社交網路展開話題討論,使節目實現精準傳播。

  堅持原創,將拓展題材類型和細化受眾需求相結合

  原創展現的是綜合競爭力。2018年電視綜藝原創節目大量涌現,尤其是垂直細分類綜藝節目層出不窮,一些文化類、科技類、生活類等類型的綜藝節目精耕細作,各美其美。

  堅持“文化公開課”的精準定位,浙江衛視《同一堂課》邀請22位演員與文化人開展為期三天的語文課。借助戲劇表演,“代課老師”們對課堂內容進行了精心策劃,令國學之美、漢字之美生動鮮活地呈現于“課堂”之上。江蘇衛視《閱讀·閱美》以“美文推薦+美文朗讀+人物訪談”的結構,吸引觀眾從不同角度領略“故事之美”,節目中的家書、紀事是平凡人筆下的不凡經歷,傳遞真摯情懷,呈現時代變遷。

  但必須看到,近年來不少以“綜N代”為名的已有綜藝模式,因觀眾審美需求提高、創新動力日漸枯竭,關注度明顯下降。要拓展藍海、再塑口碑,需尊重觀眾的審美變化,大膽嘗試,進行突破性的創新。

  2019年節目原創的主打方向和關鍵突破點,應著力於垂直細分類綜藝節目的探索,將拓展題材類型和細化受眾需求結合起來,實現從分眾、聚眾到大眾的跨越式發展。

  作為原創音樂故事秀節目,四川衛視推出的《圍爐音樂會》以“溫暖”為核心理念,以近300首經典歌曲為觀眾打造了40余場純粹而暖心的音樂會,內容精細、形式多元。江蘇衛視的《金曲撈》,同樣為音樂類綜藝節目的發展提供了傳統模式小眾化再到大眾化的發展經驗和啟示。浙江衛視與英皇娛樂共同打造的《十二道鋒味》將美食、真人秀與線下實體産業結合。湖南衛視推出的節目《一年級·大學季》,將鏡頭對準大學生,記錄了上海戲劇學院一年級藝術學院新生的成長故事。這些以“真人劇”的特殊節目形態嫁接綜藝垂直內容的方向延展,也是電視綜藝節目的“破壁”探索。

  節目監管重在辨證施治,意在久久為功

  守正、融合、原創,都離不開規範。從2018年視聽內容監管看,電視綜藝節目的調控也體現出兩個主要特點與趨勢,一是更加科學精細;二是更加注重實效。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長效監管、短時治理與中期引導相結合,重在辨證施治,意在久久為功。如2018年11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抵制“泛娛樂化”、控制嘉賓片酬、打擊數據造假等,既抓住了當下痛點,又關注長期調控。

  多方聯動規制,監管主體擴大,政府管理和行業自治“雙輪驅動”。如2018年針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等問題,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國稅總局、國家廣電總局、國家電影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各種亂象進行治理。多部門聯合的趨勢,讓電視綜藝節目在“一盤棋”管理思維下凸顯規範性、實效性。

  視聽媒體建設主流文化,社會效益和公益特色得到重點強調。《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重申,“各節目製作和傳播機構要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力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

  唯有走上規範化的發展之路,才能使電視綜藝創作與産業擁有長久生命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創作生産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守正為本,融合為先,原創為要,規範為重。我們相信,2019年中國的電視綜藝節目會在守正創新中,創作出一批無愧於新時代的精品力作。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從“高原”走向“高峰”,值得期待。

  (作者單位:《中國廣播影視》雜誌社)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