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訪“望郡吉安”展覽 一起圍觀體量最大青銅虎

2019年03月05日 08:2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4日電(記者 上官雲)古老的雙面神人青銅頭像、造型別致的伏鳥雙尾銅臥虎……近日,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實地探訪了正在首都博物館舉行的“望郡吉安”展覽,其中呈現的近300件(套)文物展品,無一不以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底蘊,向觀眾訴説著背後的故事。

  280件(套)文物展品亮相

  “望郡吉安”展覽位於首都博物館三層。在寬敞的展廳內,整齊有序地陳列著一件件文物,還有觀眾拿出紙筆,記錄下感興趣的文物知識。

  據了解,江西新乾大洋洲商周青銅器、井岡山紅色革命根據地等一系列頗有代表性的吉安著名文化符號在這次展覽中現身。工作人員介紹,“望郡吉安”展匯集15家文博單位,共280件(套)文物展品,其中一級品數量過半。

  依據歷史線索,整場展覽分為“南國厚土”、“匯通南北”、“窯變千年”、“光耀廬陵”和“紅色搖籃”五個部分,展示了新乾大洋洲商代文化遺存、各色吉州窯瓷品等等。

  工作人員表示,這場展覽將持續到6月23日,對觀眾免費開放。

  精緻奇特的“雙尾”銅臥虎

  一走進展廳,許多觀眾便被左手邊的幾件青銅器吸引了。其中一件“伏鳥雙尾銅臥虎”形制十分獨特。據介紹,它于1989年在江西省新幹縣大洋洲出土,也是目前所見青銅虎體量最大者。

  當年,吉安市新幹縣大洋洲鄉農民在程永村澇背沙丘取土時,偶然發現了新幹商代大墓。這座大墓所在沙丘,實為贛江古河道,現西瀕贛江僅1公里,其東五公里處為牛頭城商代遺址,西越贛江約20公里處為著名的吳城商代遺址。

  新乾大洋洲商墓出土了很多帶有虎形裝飾的器物,風格基本一致,共同構成了新幹青銅文化的猛虎特色。有學者推測,虎可能是墓主人家族的崇拜對象或玉器家族歷史及傳説有一定的關係。

  也有學者認為,虎與當地的民族、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有關。虎與鳥的結合器雖南北方均有發現,比如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婦好觥也是“前為虎後為鳥”,但此虎的雙尾造型確實前所未見的。可能是標誌本地吳城文化圈的“國器”。

  另外一件“雙面神人青銅頭像”,很容易令人想起三星堆遺址那款赫赫有名的青銅頭像。它呈中空扁體的樣貌,前後對稱,上部圓管可插羽毛等配件,下部方銎能固定木柄,面容透露著一股神秘與威嚴。

  據推測,這一形象可能與商周時期出土的其他青銅面具有相似的功能與性質,是一種用於神靈崇拜的偶像或“神器”,是人與神溝通的媒介。

  精緻的“水晶套環”和“側身羽人配飾”

  除了青銅虎外,現場展示的一組水晶套環和各種玉器也頗受關注。

  乍一看,這組水晶套環並不十分起眼,形狀還有點兒像一些玻璃杯的“底座”。但仔細觀察便能看出,它們的圈、弧、棱琢磨細緻,做工考究,可見商代的水晶製作水準已經相當高超。

  奇特的是,兩件水晶環成套而出,分為一大一小,可疊加使用。水晶在中國古代是一種十分珍貴的物品,佩戴水晶飾品亦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在中華文化中,玉石始終有著特殊的含義。資料顯示,早在青銅時代之前,禮器便以玉石為材,成為人們彰顯地位與溝通神靈的媒介。

  比如一件側身羽人配飾,它的鏈環與羽人為同一塊玉料直接雕刻而成,而且羽人環鏈採用“掏雕”工藝,技術水準要求極高,令人嘖嘖稱奇。

  更為小巧精緻的則是一個“綠松石蛙”,想要仔細觀看還得借助放大鏡。該器腹底部平齊,底腹上橫刻有款2毫米的凹槽,以做鑲嵌裝飾。

  有學者認為,新幹出土的蛙形飾與蛙崇拜有關,體現了先民一種古老的原始崇拜,反映了從事稻作農業的民族祈雨禱水,以期盼豐收的美好願望,是遠古神話的具體展現。

  珍貴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資訊

  青銅器也好、玉石美器、陶瓷器也罷,在這場展覽中,每一部分的展品都極富特色和代表性,各有亮點存在。

  很多精美文物的背後,飽含古代人民的高超技藝和過人智慧。比如,呈現著南土之美的新幹商代文物精品,既傳承了殷墟也展現了自身的特色,刷新了學界以往對於“商文化不過長江”的認識。

  它們也在某一個角度印證著歷史。吉安古稱“廬陵”,自秦始皇二十五年(西元前222年)滅楚而設廬陵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文風頗盛,廬陵縣學、白鷺洲書院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學肆。

  一位觀眾則表示,展品們勾勒出不同時期吉安地區歷史文化的特點,其中一些珍貴文物,如青銅樂器等,還能幫助人們了解古代“禮樂制度”,開拓眼界,“這才是展覽舉辦的重要意義之一吧”。(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