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硬科幻産業的一道曙光 《流浪地球》19年前發表于成都雜誌

2019年02月11日 15:24:00來源:華西都市報

  流浪地球 硬科幻産業的一道曙光

  文化過大年,觀影是很多人春節期間的“必選項目”。今年春節檔的一大亮點就是科幻題材首次集中亮相,兩部改編自劉慈欣科幻小説的電影備受關注。一部是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説的電影《流浪地球》,中國首部大成本製作的科幻電影。另一部是取材自劉慈欣小説《鄉村教師》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影片將喜劇與科幻兩種類型元素融于一體。

  統計顯示:電影《流浪地球》上映5天之後,票房突破了14億,它所帶動的觀影熱潮,成為這個春節獨特的文化現象。衝擊50億票房,卡梅隆祝賀,外媒盛讚……這部被稱為中國“硬科幻”電影的《流浪地球》,硬科幻的魅力是什麼?電影火爆的原因是什麼?

  1 星火燎原 沒有幻滅的科幻之火

  《流浪地球》電影的成功,不僅讓廣大影迷過癮,更是讓科幻界人士感到興奮。這其中就包括成都的資深科幻人楊楓。她在科幻界有著十多年的從業經歷,曾擔任《科幻世界》編輯部主任、副主編。2016年,她辭職創立了自己的科幻文化公司,重心放在科幻IP版權運營及開發上。

  《流浪地球》的成功,會帶來哪些關於科幻事業、産業的深度啟發呢?成都的科幻升級,她有著怎樣的思考?2月7日,封面新聞記者專訪了楊楓。

  封面新聞:作為一名資深從業者、見證者,回望過去幾十年,中國科幻的發展路程,您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楊楓:

  是老一輩科幻人不計回報的付出、初心不改的堅持,才讓三十多年前的星星之火不僅沒有被澆滅,還在今天逐步形成燎原之勢。2016年9月,八光分文化剛創立不久,我們就和新華網四川分公司聯合發起了一個項目:中國科幻口述史訪談。這個項目第一期我們立足成都,對楊瀟、譚楷、周孟璞、劉興詩、王曉達、何夕以及流沙河、董仁威、吳顯奎、姚海軍等十位對四川乃至中國科幻文化推動做出了重要貢獻的人物進行採訪,通過他們不同側面的講述,勾勒出了一幅中國科幻的版圖。在兩個半月的採訪中,我無數次被嘉賓們的講述感動得熱淚盈眶,作為一位科幻從業者,相信很多同行都跟我懷有同樣的夢想: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環境,為中國科幻産業的發展壯大竭盡全力。

  2 集聚效應 成都打造“科幻之都”

  封面新聞:在成都創辦科幻公司,並且發展勢頭非常好。就你個人的感受,成都的科幻氛圍是怎樣的?

  楊楓:

  成都的科幻氛圍非常濃郁。眾所週知,除了熊貓之都的美譽,多年來,成都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打造自己的第二張名片“科幻之都”。之所以有這樣的膽氣,當然源於成都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科幻期刊《科幻世界》的大本營。科幻世界不僅培養了新中國兩代科幻迷,還因為先後舉辦過四次世界級的科幻大會而吸引了全球科幻作家的目光,使成都發展科幻産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新興的創業公司之所以選擇成都,除了對科幻的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長期以來成都深厚的科幻文化基礎。成都是個不斷産生科幻作家和科幻迷的城市,差不多所有大學都有科幻迷組織,省市兩級政府對科幻産業也非常重視,目前全國還沒有哪座城市像成都一樣將科幻作為城市的新名片,對未來的科幻産業有那麼熱切的期望。綜合看,成都已經形成集聚效應,優勢非常明顯。

  封面新聞:有人提到,《流浪地球》的成功或標誌著全國科幻産業的新一輪轉型,國內科幻産業正從“文學時代”進入到“電影時代”,對成都來説意味著新的挑戰。

  楊楓:

  科幻本身就是一種不斷推進認知、不斷打破邊界的思維方式。科幻産業也是一個涉及上下游非常廣泛領域的産業,不能簡單地以地域來衡量,況且網路和全球化的生産也早就打破了地域界限。早在2017年11月的成都國際科幻大會上,我們就主辦了一場關於中國科幻電影的高峰論壇,八光分文化的影視總監西夏老師請來了《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拓星者》導演張小北和萬達影業當時負責幾部科幻電影開發的製片人曲吉小江,那場論壇我們命名為“中國科幻電影的破冰紀元”;西夏老師也參與了跟《流浪地球》幾乎同期開發的另一部劉慈欣作品《超新星紀元》。

  獲得中國科幻大會年度最佳科幻遊戲獎的騰訊《王者榮耀》開發團隊就在成都,光這個遊戲的年産值就達幾百億;成都還有做出爆款科幻動畫的《十萬個冷笑話》的團隊艾爾平方也在進行科幻項目;還有遊戲出口到國外的成都遊熊科技等。大家肯定不希望中國科幻電影只有《流浪地球》這一部吧?科幻影視的金字塔也不是造一個塔尖就可以屹立於世,還有大量基礎工作需要做,像科幻電影節、科幻電影編劇培訓、各種級別規模的科幻網劇開發等。

  封面新聞記者張傑

  《流浪地球》折射高校影視教育“拐點”

  2月9日大年初五中午11點,《流浪地球》的票房達到12.46億,這部被“卡神”翻牌的現象級科幻電影,也在四川高校影視教育圈泛起不小波瀾,專家學者紛紛道出對未來相關領域人才培養的見解。

  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影視與動畫學院副院長、四川省廣播影視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王玨殷認為,《流浪地球》走紅的背後,是媒介變革帶來電視、電影、新媒體份額的不斷調整。“從2018年票房單部佔比最高的十部影片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國産影片和大面積運用動畫與特效的影片分別佔六成和五成以上,因此動畫、特效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必不可少,必須加強這方面的投入和基礎性研究。”

  而如今市場對高品質製作人才的需求不再僅限于純粹的“技術流”。作為一名機械控,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影視原畫設計、三維動畫製作專業教師黃齊白驚嘆于影片對於載重車輛懸挂、操作警示貼紙、槍械自動原理等細枝末節方面的精妙設計。“《流浪地球》前期美術製作,要求設計人員熟悉機械設計理論,其實就是多領域的跨界融合,這對人才的綜合素養要求很高。”

  對於影片的評價,王鈺殷認為,《流浪地球》預示著中國科幻電影製作實現“全鏈條”——不再僅承擔國際項目的外包製作,而是對科幻作品的“中國文本”進行“中國情懷,世界敘事”的改編。

  黃齊白談到,為更好地詮釋影片,《流浪地球》導演曾到好萊塢探訪學習,了解中美電影文化、拍攝手法、敘事風格等差異,雙方團隊不斷溝通交流,才實現國內科幻電影的彎道超車。“這種深層次的國際合作,也是高校影視教育面臨的挑戰之一。包括國外影視製作軟體的引進與系統學習,國外學界、專家資源引進等。”

  封面新聞記者楊曉蓓

  持續幾年關注 峨影參與投資

  《流浪地球》,這部刷爆朋友圈的中國硬核科幻電影,和四川人關係密切,不僅原著小説19年前發表于成都的雜誌《科幻世界》,還獲得了峨影集團參與投資,如今正在與紅旗連鎖合作跨界行銷。

  2月7日下午,封面新聞記者從峨影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彭瑾處獲悉,峨影很早就關注《流浪地球》電影的籌拍,並於2018年參與投資,但依據協議,具體的投資金額不方便對外公佈。

  彭瑾透露,峨影投資《流浪地球》,首先是對著名作家阿來曾任主編的《科幻世界》這一品牌的青睞;其次,《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這一嶄新的電影類型,創新性不言而喻;此外,這部電影的製作、出品、發行方之一北京文化公司,其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是四川成都人,此前一直與峨影保持良好的聯繫。綜合這些因素,峨影在得知《流浪地球》電影立項就參與了投資。

  不止是投資,包括《流浪地球》在四川地區的落地活動,峨影也有參與。早在幾年前,中影集團醞釀《流浪地球》的電影劇本之時,峨影就開始關注這部電影,持續幾年記在心上。後來得知北京文化公司參與其中,對其製作、出品、運作能力十分信任,於是峨影毫不猶豫地投資。

  今年春節檔兩部科幻電影成為爆款,峨影以後是否還會繼續投資科幻電影?彭瑾坦言,峨影會一直關注本土品牌、本土創作人,並不局限于科幻電影,也包括現實主義題材。 封面新聞記者曾潔

  《流浪地球》19年前發表于成都

  看慣了《地心引力》、《星球大戰》、《星際穿越》等外國科幻片在國內俘獲粉絲、狂攬票房,本土科幻電影的缺失,始終是中國影迷們心中的遺憾。2019新春伊始,《流浪地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遺憾。19年前,劉慈欣的這部原著小説正是發表于《科幻世界》雜誌上。而《科幻世界》正是成都的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封面新聞:您在看完《流浪地球》點映後説,“中國科幻在今天終於啟航了”。這句話意味深長。這部國産科幻電影的成功,是否意味著,今後中國科幻電影會駛入一片藍海?

  劉慈欣:其實早在民國時期,咱們國家就有人拍過科幻電影,只是成本小、影響小。像這次《流浪地球》這樣好萊塢製作級別的科幻電影,還是第一部。這部電影在口碑上已經取得成功,如果票房成績要是表現不錯,那對於中國科幻大電影今後的發展,肯定就非常有利。

  封面新聞:《流浪地球》電影改編成功以後,很多人肯定都會提高對《三體》的期待。您覺得《三體》電影改編的難點在哪?

  劉慈欣:《三體》比《流浪地球》更複雜。《流浪地球》是中篇小説,《三體》是長篇小説。我覺得,《三體》電影改編要成功,關鍵還是要找一個能讓中國觀眾共鳴、認可的點。這個點到底是什麼,我也不太知道,這些是電影人的事情。

  封面新聞:《流浪地球》首發于《科幻世界》2000年7期,您的《三體》最早是從《科幻世界》上開始連載的。您跟成都的科幻人,來往甚多。四川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阿來也曾經是《科幻世界》的主編。他也曾提到,他在很早的時候就發現了您的才華,並表達了對您的欣賞。

  劉慈欣:我寫科幻不久,當時是主編的阿來就離開了《科幻世界》。所以我們打交道並不多。但是他給我留下一個最深刻的印像是:他從不拒絕學習新知識。他總是很勤奮地學習現代科學知識,尤其是前沿的科學知識。 封面新聞記者張傑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