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因《曙光》轟動一時 36年後白樺仍叫人唸唸不忘

2019年01月16日 13:16:00來源:錢江晚報

  因為《苦戀》《曙光》轟動一時的白樺昨在滬逝世,享年89歲

  他寫了一部紹興人的戲36年後仍叫人唸唸不忘

  昨天淩晨2時15分,詩人、劇作家、小説家、散文家白樺在上海逝世,享年89歲。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子善、演員馮遠征等文藝界名人都在微博上發佈了對白樺先生的追思,回憶與他交往的點滴。馮遠征説:“‘北京人藝’排演先生的話劇《吳王金戈越王劍》已成為‘人藝’的經典劇目。先生一路走好!”

  對於年輕人而言,白樺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正如湖北省編輯學會會長、出版人、作家周百義先生説的那樣:“白樺的人生履歷和創作經歷,生於上個世紀喜愛文學的人並不陌生,但對千禧一代提起白樺,他們或許會以為是北方原野上的亭亭白樺樹。”

  他是詩人作家劇作家

  為越王寫的劇是“人藝”經典作品

  白樺生於1930年,原名陳佑華,河南信陽人。8歲,他的家鄉淪陷於日本侵略者的鐵蹄,父親慘死。

  中學時期,白樺開始學寫詩歌、散文、小説。他曾説過,他很喜歡一句俄國歌曲“田野白樺靜悄悄”唱出的氛圍,而“白樺”這個筆名,正是源於對俄羅斯文學的熱愛。1947年,陳佑華參軍,組織上要求改名字,他就脫口而出了“白樺”。

  白樺的代表作有《山間鈴響馬幫來》《曙光》《今夜星光燦爛》《苦戀》等。他的很多作品被拍攝成電影,成為中國電影史上不能忽略的佳作。

  馮遠征提到的話劇《吳王金戈越王劍》首演于1983年,編劇白樺,導演藍天野。而之前,白樺因電影《苦戀》捲入批評風波。

  《吳王金戈越王劍》講述了紹興人越王句踐(也寫作勾踐)的故事——吳越之爭的歷史與掌故,幾乎人人耳熟能詳。但是,白樺有他的表達,如同他後來説的那樣:“苦難教會我一點,在任何時候,都要獨立思考。我不會走別人走過的路,我看起來也並不是一個苦兮兮的人。”

  2014年,藍天野復排《吳王金戈越王劍》。84歲的白樺在8位朋友的護送下,到北京觀看首演。這出“老戲”非常火爆,一票難求。其實,白樺一直想與藍天野攜手,再為北京“人藝”寫一齣戲,這個計劃在腦海中盤亙許久。

  他要“寫一個很怪的人,也是紹興人,徐文長”,在白樺看來,徐文長(徐渭)是中國知識分子一個典型,“寫好他,就寫好了中國知識分子。”可惜的是,在2015年接受曹可凡的採訪時,白樺説:“我打開電腦,身體就壞了。”隨著白樺的離去,這也成了永遠的遺憾。

  一部《苦戀》讓他備受爭議

  歷經坎坷與妻子一路相伴

  在白樺的身上,自然也有他追慕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影子。

  得知白樺去世的消息,周百義在朋友圈轉發了他寫的《白樺樹:<白樺文集>出版前後》並配文:驚聞白樺先生駕鶴西去,再發此文,以致悼念。

  1995年,周百義到長江文藝出版社擔任社長,就想給白樺出版一套文集。為什麼要出這套文集?他是這樣説的:“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出版社出版文集都有給作家做總結的意味。一位作家的創作如達不到一定的高度,出版社是不會主動給他出版文集的。而白樺文集,盈利的可能性很小。他的小説戲劇詩歌,以思想性見長,語言有些歐化,不是大眾讀者喜歡的通俗讀物一類;而從文學史角度來看,出於某些原因,白樺作品的價值被遮蔽尚未進入史學研究者的視野,因此,也不符合經典常銷的標準。何況當時白樺在文壇上幾乎銷聲匿跡,青年讀者對他有些陌生。而我們計劃給白樺出版文集,在某種程度上,是出於對白樺作品的時代性、思想性的肯定,對白樺其人對祖國對人民‘雖九死而猶未悔’的一種致敬。”

  1999年,這套書的第一版印刷出爐,白樺以《越冬的白樺》代自序。

  雖經歷坎坷,但白樺的妻子王蓓與他相互扶持,一路走來。

  王蓓是著名表演藝術家——她曾在鄭君裏導演的《烏鴉與麻雀》中出演小阿妹。

  白樺與王蓓的緣分因電影而起。1953年,白樺第一次見到王蓓,當時白樺在創作電影文學劇本《山間鈴響馬幫來》,而王蓓則在北京出演話劇《屈原》。白樺生前説,王蓓的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很多人都想競爭嬋娟這個角色,導演卻挑中了王蓓。白樺對王蓓有發自肺腑的佩服。隨後,白樺和王蓓相識、相戀。白樺説,在艱難的歲月中,王蓓一直陪伴左右,無論經歷什麼,她總是選擇相信白樺。

  白樺與王蓓生活上非常簡樸,網上流傳一組崔永元去探望他們的照片——新世紀的大上海,兩位老人住在樸素的舊房子裏,還在使用舊式的臺燈和電扇。

  孫雯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