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授戴建業獲網友好評 “網紅課程”為何叫好又叫座?

2019年01月09日 10:44:0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網紅課程”為何叫好又叫座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憑藉對古詩詞的獨到見解以及接地氣的授課方式,在抖音短視頻上成為網紅教授,引發了網友對老師授課方式的討論。復旦大學哲學教授陳果,將妙語連珠的思修課拍成視頻,在網路上引起廣泛關注,更登上電視公開課《開講啦》,面向全國學生授課。在對網紅教授課程的評論中,“自己學生時代為什麼沒有遇到像這樣的老師”一類觀點得到網友的最多認同。

  眾多網路公開課平臺中有著海量課程,但能贏得學生喜愛的課程屈指可數,這是當前高校課程情況的縮影。網紅教授的授課有何不同?為何能贏得眾多學生的喜愛?學生們究竟對什麼樣的老師、什麼樣的課堂感興趣?教師們從網紅教授的課堂中又能借鑒什麼?

  創新授課方式

  “戴老師講課生動,課上氛圍好,思維活躍,學習效率高。”“畫面感很強,以前覺得古詩詞有種高不可攀的隔閡感,經過戴老師一講,詩詞描繪的畫面一下就親近了。”談起戴建業和他的古代文學課,學生滿臉愉悅。

  在抖音短視頻中,戴建業不拘泥教師身份,以方言展現出平易近人的氣場,搭配上對詩人的吐槽,課堂氛圍甚是輕鬆,學生很容易接受。“唐朝每個詩人都自我感覺良好,都很牛。連杜甫那麼老實巴交的一個人都牛得很,以前我以為他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誇別人,後來我才知道,他是在誇自己。”戴建業以語言構建了一個現代人與古代詩人之間的共用時空:接地氣、地方式顛覆了古代文人在一般人心中的嚴肅形象,拉近了現代人與古代人之間的距離,將大家真正帶入詩人的內心世界,打破了學生對古代文學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更好地解讀了古詩文所蘊含的哲理,將傳統的被動教學課堂變成了一場精神層面的互動交流、一場精神層面的沉浸式體驗。

  枯燥乏味是大多數學生對思修課的印象,部分學生甚至直言,很反感全是道理、脫離現實的思修課。陳果憑藉對大學生群體的獨特理解,突破傳統思修課的説教方式,將一些老生常談的道理以新穎的説法傳達給學生,如“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做最真實的自己”“只有成熟,才能對抗衰老”“真正的正能量是,你活成了光源”等語句,樸實的真理直擊學生內心。在授課過程中,陳果幫學生慢慢褪去社會生活産生的浮躁,讓學生沉澱下來思考,自己去追尋答案。不同於傳統思修授課直接給出刻板行為標準的説教角色,陳果扮演的是生活導師,傳授的人生經驗僅是給學生一個路標,將學生塑造成會思考、有主見的人。

  採訪中記者發現,多數學生更關注教師與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填鴨式教學方式遭到排斥。一方面,是學生對傳統教學不滿的負面情緒的宣泄。另一方面是他們對心中理想老師的描繪,課中有趣,胸中有學,心中有愛,以平易近人的形象傳授過硬的知識。業內人士指出,聚集課程趣味精華的視頻,在形式上滿足了年輕群體的視聽喜好,博得學生點讚是情理之中,但視頻中展現出的課堂氛圍同照本宣科的課堂截然不同,才是贏得大量學生喜愛的關鍵。

  有高校老師認為,網紅教授都有獨特的理念和強大的魅力,能以個人魅力主導課堂氣氛,獨特理念引起學生興趣,刻意去模倣或推廣網紅教授的授課方式,很難取得好效果。另外,文學、歷史、哲學等科目知識的故事性強,老師能通過語言烘托氛圍,引導學生認知,營造出強烈地代入感。化工、物理、資訊等學科知識的故事性較弱,沒有強大人格魅力的加持,單純以語言授課會變得照本宣科,更需要具有學科特色的創意模型、試驗,建構創新授課形式,加強課堂趣味性,激起學生興趣。

  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填鴨式教學下,學生是在被動接受,學習獲得感低,學生的內在修養與獨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培養,脫離學校後仍將不知所從。學者李從國在《論教育與學育》一文中指出,相比學育,教育的理論支撐是知識灌輸的學問和技術,教育需要強調人內在創造的學育作為補充。老師需要發揮個人能力或是借助工具來對授課模式進行創新,將新的教學形式與新教學方式相結合,才能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湖北經濟學院的網紅思政課《當代中國》,老師將“網際網路+”引入教學,借助現代網路教學媒介實現與學生手機端的實時互動,學生通過網路媒介參與互動,自由發表見解,給老師提出實時建議,有學生反映,很喜歡這種授課形式新穎的課堂。

  在摸索如何講好思政課的路上,《當代中國》最初遭遇了學生“選題大而空”的質疑,結合“利用小課堂,撬動大思政”的課程初衷,老師們決定將思政課、專業課同社會現狀結合,把學生成長環境融入課程內容中。每堂課由不同學科背景的老師搭配,從各自專業角度對當代中國面臨的諸多問題展開理論與現實的闡釋,提升學生多角度理解與思考問題的能力。將傳統教學課堂形式的語言認知、視覺認知與網路媒介提供的體驗性認知進行有機結合,增強了課程的説服力、感召力。

  談到教學形式,不得不提武漢大學測繪學院的院士課,“六院士同上一門課”被譽為基礎課授課的典範,20多年來引導無數學子成人成才,他們的課成為中國高校教學的榜樣,榮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寧津生、李德仁、陳俊勇、劉經南、張祖勳、龔健雅等6位院士會提前一個月為“測繪學概論”備課,根據每年學科發展情況,將新理論、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中,讓大一新生了解到學科熱點和發展趨勢,更讓這門課充滿活力,20多年來常講常新。李德仁説“名師站得高、看得遠,注重對學生做人與做學問兩方面的教育,善於發現和調動學生的潛能,有利於人才的培養”。

  院士們各顯神通,彰顯課程魅力,寧津生從自己的學習、生活、科研經歷循序漸進,用一輩輩測繪工作者執著和奉獻的精神感染學生。張祖勳從舊電影切入,延展出逆向思維在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再引申到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通俗實例,注重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同時傳授專業知識。“陳俊勇對測繪學科宏觀上的把握讓我們獲益匪淺,聽他的課總能學到教材上沒有的知識。他常介紹國際上測繪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併發表看法,提出可能的學科增長點,鼓勵我們勇於向交叉學科方向發展,因為在學科交叉的地方是最容易産生新學科的。”武漢珈和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冷偉認為,正是大一的院士課,給他和同學們插上了“科技造福人類”的翅膀。院士們以身示範,堅持價值引領和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是課堂教學品質的保證,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闡釋,也是獲得眾多學生喜歡的根本原因。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