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紫禁城裏年味濃 故宮博物院實景展出春聯年畫

2019年01月07日 10:24:0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紫禁城裏年味濃

  【藝境觀象】

  新年剛過,北京故宮早已張燈結綵,吉祥的春聯貼滿了一道道宮門,隨風飄舞的宮燈紅穗兒瞬間驅散了冬日的寒冷。漫步紫禁城內,若不是往來遊客的現代裝扮和手中相機咔嚓作響,可能會讓人誤以為自己穿越回了幾百年前的春節,無處不在的春節元素更是為巍峨肅穆的古代皇家建築增添了濃濃喜氣。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寄託著人們“回家過年”的美好期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會在春節假期規劃中給博物館留有一席之地,“博物館裏過大年”已從一個響亮的口號變為一種常態。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己亥年春節,讓傳統節慶文化鮮活起來,故宮博物院于近日舉辦春節大展“賀歲迎祥——紫禁城裏過大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展在位於午門正殿和東西雁翅樓展廳的文物展之外,還特別推出了實景體驗部分,將整個紫禁城開放區域打造成了春節文化的展場。展覽以破紀錄的近千件文物和多種昔日皇宮過年的裝飾、活動,以及書畫和器物對照擺放等豐富的展陳形式,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充滿年味的紫禁城。

  大展中的“祈福迎祥”單元展示的是過年不可或缺的節物,如不論宮廷還是民間都要使用的福字、春聯、春條、門神等,而像歲朝圖、天燈、萬壽燈、宮燈之類的節物則富於宮廷特色。在這一單元,可以看到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代皇帝書寫的福字。展覽還復原了明窗開筆的場景,明窗開筆是皇帝新年舉行的第一次書寫儀式,即用萬年青筆書寫吉語箋祈福許願,寫畢封存于黃匣中不得開啟,直到今天人們才得以見到它們的真容。諸多的節物表達了人們祛除邪祟、祈求福祉的美好願望,也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

  “今天的天氣格外冷,但還是特意和家人來故宮體驗了一把傳統的年味。置身這樣精緻、全面還原的清代宮廷過年場景,讓我們有幸成為第一屆在宮裏過年的普通人。”一名遊客説。位於東雁翅樓的年俗文物展廳通道處聚集了不少遊客,走近一看,原來是數字螢幕上的動態門神正在為往來遊人賀歲送福,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巧妙結合,而貼在紫禁城內大大小小門上的紙質門神,則突顯了中國傳統年俗文化的豐富多彩。

  此次展覽實景體驗部分的一大亮點便是裝飾于廊廡下的華美宮燈,以及乾清宮、皇極殿的丹陛上下豎立著的高大天燈和萬壽燈。據了解,立天燈、萬壽燈是清代早中期過年最盛大的活動之一,從立到撤,前前後後要使用八千多人次。自道光二十年(1840年)被皇帝取消以來,它們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將近200年,相關文物也早已分散各處,漸漸不為人知。今天,通過研究人員的努力,不但在文獻中查出天燈、萬壽燈的使用方式、歷史沿革,乃至各部分的詳細尺寸,更在庫房中找到了燈身模型、燈聯小樣,以及燈桿原件,並成功將其復原。華美精緻的天燈、萬壽燈配合繪有花卉或是吉祥字樣的各式宮燈,在為觀眾提供豐富觀展體驗的同時,共同彰顯著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有序的藝術魅力。

  “和紛繁的文化展品相比,孩子們最喜歡的還是極富年味的文創産品。”“別説是小孩,這些設計精巧的年味禮品,成人都難以抗拒。”面對讓人眼花繚亂的年俗紀念品,家長們紛紛慷慨解囊。寫有“大吉”字樣的葫蘆禮盒,裏面塞滿了對聯、窗花、“福”字、門神和紅包;印有乾隆皇帝手書“福”字的立體宮燈模型通電後兼具裝飾與實用功能;繪有吉祥圖案的紙品書籤為日常生活裝點喜氣……此外,為了讓觀眾多角度、多感官體驗傳統年俗文化魅力,故宮在東雁翅樓根據《乾隆帝歲朝行樂圖》搭建了布景,並策劃了“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數字沉浸體驗展、西雁翅樓蓋印章等內容,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正在隨著文物展覽的正式開放和春節的臨近,陸續和觀眾見面。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