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攝影50年 他用相機記錄中國人生活變遷

2018年12月21日 09:1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攝影50年 他用相機記錄中國人生活變遷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1日電 題:攝影50年 他用相機記錄中國人生活變遷

  記者 上官雲

  當你舉起相機,你就開始用照片説話。——王文瀾

  如果要給記憶找一個可靠的儲存方式,攝影大概是個不錯的選擇。斑駁泛黃的老照片,如同一幀幀回放的畫面,既反映了時代的變遷,也給人們留下歷久彌新的紀念。

  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裏,著名攝影家王文瀾便將鏡頭對準了平民生活,拍下許多瑣碎但卻珍貴的瞬間。

  最近,他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專訪時説,自己一直關注普通人的生活,記錄那些稍縱即逝的音容笑貌與生活肌理。

  騎著自行車拍自行車

  在攝影圈裏,王文瀾資歷老、知名度高。他曾參加過“唐山大地震”、抗洪救災等突發新聞報道,在全國新聞攝影優秀作品評選中獲金、銀、銅獎及中國新聞獎。還著有《觀瀾:一位攝影記者眼中的改革開放》等書。

  如果從1968年拿相機算起,到現在,王文瀾在攝影這行裏已經呆了50年左右。在他的鏡頭中,不止記錄重大事件,還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比如“自行車王國”系列。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城市裏的自行車熙熙攘攘,高峰時期幾乎可以用“長龍”形容。某種意義上,自行車既是交通工具,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人們騎車上下班,車把挂著布兜、車筐擱著菜籃子……

  王文瀾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他騎上一輛自行車,走街串巷找素材,“要關注平常的生活,有什麼呢?那時,手錶、縫紉機、自行車叫‘三大件’,我想,就拍它吧”。

  “自行車是中國家庭不可缺少的成員。就像一個個細胞,滲透到社會肌體裏的每一個角落。”他曾如此描述自行車當時的重要性。

  不過,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準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上了“小汽車”。王文瀾説,早先原本以為自行車肯定會越來越多,可實際“越拍越少”。以交通而言,中國社會從“兩個輪子”變到“四個輪子”,那些關於自行車的鏡頭就漸成了記憶。

  時代在變,“時尚”也在變

  交通之外,生活中另一個發生變化的領域,是服裝。

  王文瀾有一張攝影作品流傳甚廣,照片中是5個女青年,面露微笑,還有人將手搭在同伴肩膀上,輕鬆隨意又帶著一點俏皮。

  “那是1980年,在公園拍的。”他並不否認,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那幾個女孩並不算頂尖的美女,“但在改革開放初期,戴著太陽鏡、燙著卷髮,穿著打扮已是相當時尚了”。

  幾乎每個看到照片的人都會發出驚嘆:怎麼這樣好看?王文瀾覺得,這並不是單純因為片中人“顏值高”,而是她們通過笑臉、姿態體現發出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那也是他拍照片想表達的核心內容。

  “服飾方面,我關注的範圍挺廣,化粧也算在裏頭。”他熱衷於記錄歲月變遷中生活的點點滴滴,人們穿什麼衣服,配什麼首飾……照片中,人們的打扮隨著時代前行也在不斷翻新,每個時期都有特點。

  現在,王文瀾偶爾也會有點兒看不懂流行的時尚打扮:破洞的衣服和褲子,還有的年輕人會把頭髮染得五顏六色,在耳朵上打不止一個耳洞,“大概是因為受到外來文化的一些影響吧”。

  炸油餅的早點攤和時興的外賣

  “衣”和“行”,是王文瀾關注的幾個主題之一。此外,還有“食”。

  早年,王文瀾住在北京三里屯附近,那時候還遠沒有現在的繁華景象。他形容,附近有好多的樹林子,想出去吃碗麵條都很難找到飯館。

  “北京人愛吃豆漿油條,所以可見的是很多炸油餅的早點攤。”王文瀾説,隔不遠就能看見炊煙從樹林裏嫋嫋升起,攤子支著一口大鍋,裏邊是熱油,旁邊是面案板子,攤主戴著套袖,係著圍裙,旁邊是等著油餅或油條的顧客。

  很多人記憶深處都有的這一幕,也被他定格在影像裏。

  日月如梭,幾十年過去,路邊這樣的小攤已經比較少見了。王文瀾用相機記錄下來的,更多是外賣小哥的身影,“人們吃飯方式也變了,從早先出來買早點、做飯,變成了訂餐”。

  “還有的,飯店裏放一個‘籠子’,人在裏頭吃飯。還有的把菜做成麻將牌的造型。”王文瀾細數拍過的照片,“總之,吃飯的花樣越來越多了,吃得也好了”。

  老百姓的“清明上河圖”

  衣食住行,當然難以完全囊括細碎的生活。王文瀾很早就設置了拍攝專題,如《衚同》《肖像》《廣場漫步》《民間體育》等,一口氣拍了幾十年。業內外不少人,都通過照片認識了這個戴眼鏡的瘦高個兒。

  他的生活也和攝影緊緊聯繫在一起。經常是每天早晨五點多就出門,王文瀾曾調侃自己是個“衚同串子”,“哪兒有素材,就奔哪兒去”。

  從膠捲相機,到數位相機,再到現在的智慧手機,王文瀾的拍攝工具也在不斷“更新換代”,越來越進步。攝影,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説,攝影不好找題材,周圍可拍的東西太少。王文瀾覺得不是,“只要腦子裏有選題,就永遠有得拍。公園裏、早市上……用細節勾勒出一幅生活畫卷,就是老百姓的‘清明上河圖’”。

  所以,雖然他拍下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細節以及司空見慣的社會面貌,但又如此意味深長,一幅幅照片,記錄的是時代的印跡。

  “攝影師要會思考,捕捉那些不可複製、不能重來的瞬間。照片是薄薄一張紙,但卻可以承載非常厚重的資訊。”王文瀾認為,如此“會説話”的照片,才是好照片,才能留得下。(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