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13部門發文促進鄉村旅遊發展 如何打造升級版“農家樂”

2018年10月22日 10:37:00來源:光明日報

  如何打造升級版“農家樂”

  低檔的“農家樂”滿足不了消費者的新需求;簡單的“鄉村遊”也難以讓鄉村持續發展。為推動鄉村旅遊提質升級,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聯合發佈了《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年—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既肯定了在擴大鄉村旅遊規模、提升鄉村旅遊品質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又針對鄉村旅遊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之道,推動鄉村旅遊再上新臺階。

  打出提質升級的“組合拳”

  “13個部門聯合發力,對鄉村旅遊提質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體現了系統思維和統籌理念。”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玲強説,鄉村旅遊市場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是新時代促進居民消費擴大升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2017年全國鄉村旅遊總收入1.39萬億元,鄉村旅遊總人次為24.8億人次,分別佔國內旅遊總收入、國內旅遊總人次的30.4%、49.7%。

  “鄉村旅遊是個系統工程,需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公共服務提升、美麗文明鄉村建設全面發展,需要多部門參與。”周玲強介紹,以浙江湖州德清縣為例,鄉村旅遊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除了當地村民的創新和創業,還離不開相關政府部門的保駕護航。在創業之初,各個項目都面臨資金、土地等難題,當地政府援引浙江省“坡地村鎮”相關政策予以扶持,在建設用地指標有限的情況下,採取點狀供地和建築創新方式確保項目落地,並幫助投資者迅速收回投資,確保了項目後期的持續健康運營。

  “鄉村旅遊牽涉的部門多,協調難度大,這是未來落實《行動方案》的最大難點,不能讓行動方案只停留在紙上。”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教授、中國旅遊智庫秘書長石培華注意到,《行動方案》從補齊鄉村設施建設短板、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建立健全産品和服務標準、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加大配套政策支援五個方面做出部署,切中要害,可操作性強。

  石培華還建議,只有把鄉村旅遊提質升級問題作為政府的民生工程,加強頂層設計和頂層管理,才能保證《行動方案》真正變成實際行動,尤其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尊重不同鄉村的個性,防止“一窩蜂”和“千村一面”問題出現。

  夯實鄉村旅遊硬體建設

  並不是所有的鄉村都適合發展鄉村旅遊。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全國開展旅遊接待服務的村佔比為4.9%,約為29226個村。

  “近幾年全社會對鄉村旅遊的關注度明顯提升。在調研中也發現,很多駐村幹部都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扶貧的首選抓手和工作重點。有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的效果不佳。”東北財經大學旅遊與酒店管理學院院長史達認為,鄉村旅遊要遵循發展規律,要具備一定的發展條件:從外部來説,要有區位和市場優勢,一般位於大中型城市附近、臨近成熟的景區、在大型的旅遊項目或者政府規劃的重要旅遊區域內,鄉村旅遊發展的空間比較大;從內部來説,有資源特色的鄉村發展旅遊的機會大,比如保持了傳統風貌的村落,環境生態好的村落,有蔬果業、漁業、養殖業、手工業等優勢産業的村落。

  發展鄉村旅遊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抓好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要想富,先修路”,進入鄉村的道路、電路、水路、網路要通暢。這次出臺的《行動方案》針對部分地區鄉村旅遊外部連接景區道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垃圾和污水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歷史欠賬多,鄉村民宿、農家樂等産品和服務標準不完善,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遊建設意願不強、融資難度較大等問題,做出系統部署:

  推進全國鄉村旅遊道路建設。結合“四好農村路”建設,統籌考慮全國鄉村旅遊道路發展,完善農村公路網路佈局,加快鄉鎮、建制村硬化路“暢返不暢”整治,優化通建制村硬化路路線走向,盡可能串聯帶通更多自然村,推進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設,加快提升改造低等級農村公路。

  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支援。各地區在編制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預留少量(不超過5%)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於零星分散的單獨選址鄉村旅遊設施等建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依法使用自有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共同參與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鄉村文化軟體建設

  吃飯、採摘、釣魚“老三樣”式的農家樂,同質化、簡單化問題突出,市民體驗過幾次後就很快失去新鮮感。中國旅遊研究院研究員宋子千直陳當前鄉村旅遊尚處於發展初級階段的問題:簡單模倣,盲目跟風,産品特色不明顯,可回味的鄉村旅遊産品不多;有的地方優質資源未得到充分挖掘,經營方式單一,無法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

  “雖然旅客的消費能力在提升,市場需求旺盛,各路資本蜂擁而至,但是一村一鎮本身承載能力有限,可提供的高品質鄉村旅遊産品較少。”宋子千認為,旅遊以文化為魂,文化以旅遊為體,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化,鄉村是中華文明的基本載體,鄉村旅遊要增強鄉村文化“軟體”建設,大力發掘鄉村傳統文化資源,推動農村地區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傳統工藝産品。

  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是“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20個字體現“五位一體”的全面振興,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待。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李國新強調,鄉風文明是鄉村産業興旺的思想基礎和精神保障,是鄉村有效治理的文化依託。

  專家認為,《行動方案》全面促進鄉村旅遊高品質發展,針對鄉村旅遊提質升級的制約因素進行系統推進。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要加強文化建設,深入挖掘農耕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建設文明鄉風。特別要重視鄉村旅遊人才開發,培育和善用鄉賢,發揮鄉土人才的智慧,吸引大學生村官、專業人才、旅遊職業經理人等群體回鄉創業。

  13個部門發文是一個新的起點,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將形成全面系統推進鄉村旅遊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強大合力。未來要因地制宜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和環境,增強文化內涵和特色,促進鄉村旅遊實現高品質發展。

  (本報記者 張玉玲)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