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族文化讓“城市名片”亮了

2018年08月06日 10:52:00來源:中青線上

  近日,來自青海省玉樹市的200多名演職人員來到北京,參加央視大型城市文化旅遊品牌競演節目《魅力中國城》第二季城市競演,也把一場相容山水自然風光與厚重康巴文化的“饕餮盛宴”帶到了大家面前。

  濃郁的民族風情,是這個舞臺時常帶給觀眾的驚喜。2017年,《魅力中國城》第一季評選中,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在30多個城市中脫穎而出,被評為2017年度“最受觀眾喜愛的魅力城市”。帶著神秘色彩的原生態民族文化集體走出大山,為它們各自的城市贏得無數人氣。而在第二季競演裏,民族文化依舊是難得的“吸票神器”,它們不僅是一個民族的驕傲,更是一個城市的亮點。

  酥油茶、蟲草芫根湯、牦牛排、藏式麻花……玉樹此次參加競演的18道菜品,用的都是最具特色的當地食材,在純手工食具的映襯下,原汁原味地展現了玉樹的藏餐文化和禮儀。而服飾絢爛的舞蹈演員們展示的打墻舞、熱巴舞、出征舞、伊舞,更是憑藉高原民族特有的質樸和粗曠,調動起全場的氣氛。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伊舞的傳承人、今年72歲的扎西昂江現場領跳伊舞,作為玉樹草原上的舞王,他曾經帶全村人上了201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和80歲的康巴老人土求牽手講述新玉樹的涅槃重生,8歲的“餅乾寶寶”才仁永吉眼睛裏閃著淚光,8年前她被從地震廢墟裏救起,小手裏緊緊攥著救援者遞給她的餅乾,從那一刻起,她就和這個城市的命運不可分割;藏族小朋友們演唱的藏語童謠,表達著居住在三江源的藏族同胞對太陽的敬意。

  “我是土生土長的玉樹人,小時候在山上放牧的時候特別冷,我們希望有太陽一直照著。下雨的時候,看不到太陽孩子們就唱這首歌。”為了給玉樹助威,扎西多傑難得走出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這位曾被授予CCTV年度經濟人物社會公益獎的環保衛士,數十年來在三江源頭守護“中華水塔”。而三江水源的“守護人”,已經不僅是他個人更是這個城市的使命。

  玉樹人世代守護的,還有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在玉樹城市競演中,玉樹説唱藝人吟唱的《格薩爾》片段,表現了藏族的英雄出征凱旋,全民歡慶的過程。在玉樹,《格薩爾》家喻戶曉,藏族人民千百年來口耳相傳至今,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亮點,是玉樹地區有眾多的《格薩爾》説唱藝人活躍在農牧民群眾中,這部古老的史詩就這樣一代代被他們活態地傳承著。

  “唱山歌咧……”廣西崇左籍的臺灣藝人趙傳千里迢迢趕來為家鄉助陣。黑色壯族服裝,配上壯錦花紋,來自崇左“美女村”天琴傳承中心的表演者清亮悠揚的琴聲傳遍全場。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天琴,是壯族獨有的一種彈撥樂器。早在數年前,天琴就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走出了國門,在世界各地展示壯族藝術的魅力。

  在崇左,壯族人口比例很高。壯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能説話就會唱歌,能走路就會跳舞”,而讓崇左人最自豪的是充滿智慧的壯族先民留給子孫後代的寶貴財富——花山岩畫,它是崇左當之無愧的“城市名片”。

  清一色褚紅色服裝配以紅色彩繪、大氣磅薄的背景配樂、威亞蛙人造型……以花山岩畫圖案為原型精心編排的舞蹈,充分展示了崇左燦爛的文化和特有的民俗風情,一上場就引爆全場。

  作為中國第一個岩畫類的世界文化遺産,花山岩畫綿延數百公里,從春秋戰國畫到東漢,前後長達700多年裏,在臨江幾十米的峭壁上,壯族先祖駱越人留下了一組組生動的人形、動物、器物,或狩獵、或祈禱、或祭祀,集中反映了駱越人豐富的生活場景。

  “最大的一幅岩畫,寬172米,高50米,最低的一個岩畫點離江面30米,最高的一個岩畫點離江面90米,相當於30層樓的高度,這個8000多平方米的岩畫,包括了1951個圖像,有各種各樣的形態和佈局。”身穿民族特色服裝的廣西崇左市市委書記劉有明,在崇左已經工作了8年多,他説自己每次去看岩畫,都是帶著朝聖的心情去的。

  在科學技術極不發達的情況下,壯族先民是怎麼畫上去的?這些畫所用的顏料是什麼,為什麼被暴曬了2000多年不脫色?花山岩畫如同一本“無字天書”,給後人留下了太多未解之謎。

  在《魅力中國城》的舞臺上,黑龍江黑河描摹出了一張華韻洋溢、歐風飛揚的“城市名片”。從鄂倫春民族鄉非遺項目摩蘇昆説唱,到黑龍江流域各民族幸福和諧的生活,再由俄羅斯小朋友邀請黑河小朋友觀看俄羅斯傳統民間舞蹈,絢麗的中俄風情秀“黑河等你來”彰顯出黑河的文化自信。

  黑河是北方少數民族聚居地,38個少數民族兄弟以山林為友,與自然共生。開篇的四小民族聯舞《歡騰》,通過展現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赫哲4個民族的特色舞蹈、原創的民族音樂、多彩的民族服飾,來展現民族文化的魅力。鄂倫春族非遺傳承人孟淑珍老人表演的“摩蘇昆”,更是具有古老史詩形式的口頭文學,鄂倫春語意為“説一段,唱一段”,堪稱民間文學藝術的瑰寶,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在廣西賀州的“城市名片上”,賀州人用厚重多元的文化一針一線繡出了舞臺上的美輪美奐。居住在山裏面的瑤族,服裝跟大自然融為一體,有山紋、水紋、花紋、太陽紋,這些源於自然的文化符號需要今人不斷去解密。瑤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幾千年的歷史正是用服飾這一特殊文字來傳承的。精美細緻的賀州瑤繡,承載著母親對女兒雋永的愛意與綿長的祝福。

  賀州在展示瑤繡這一傳統民間藝術時,別出心裁地選擇了與時尚進行一次碰撞。當民族瑰寶與時尚交融,當民族服飾瑤繡遇上高挑超模,會有哪些化學反應呢?被瑤族盛裝震撼到的嘉賓現場讚不絕口:“它不像想像中的民族服裝應該有的樣子,卻把賀州的風情和瑤族的美好都融在裏面了。”

  “每次去賀州采風,一張一張的瑤繡都會讓我震撼。作為設計師,我希望通過現代設計語言促進傳統瑤繡時尚化大眾化,為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注入國際化傳播基因。”在設計師姚峰看來,瑤繡是有密碼的,“它的五色線就是一種密碼,黑色代表了宇宙和深邃,白色代表了純潔,紅色代表了驅邪和喜慶,黃色代表了富貴,綠色代表了生命和詳和”。

  “德宏是著名的孔雀之鄉、葫蘆絲之鄉,這首《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唱的就是德宏,這首歌唱出了德宏的美。令人驚喜的是,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州長衛崗竟然吹奏著葫蘆絲出場為家鄉代言,將美麗德宏的民族美、生態美、邊境風情美娓娓道來:德宏的美,美在多彩的民族文化。德宏有5個世居的少數民族,分別是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和傈僳族。千百年來德宏各族人民創造出了多彩而燦爛的民族文化,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就有13項,其中以傣族孔雀舞和景頗族目瑙縱歌最具代表性。

  中國有300多個省轄市,它們有著不同的文化風情、不同的城市故事。近日再度回歸熒屏的《魅力中國城》,把目光對準了或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或民族眾多、地方風情濃郁的特色城市,希望通過挖掘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的故事,從各個角度展現城市新面貌。在這道呈現中國城市之美的文化盛宴上,當民族文化屢屢成為“城市名片”上的那抹亮色,一個個城市也因此被發掘出了各自獨有的魅力。

[責任編輯:楊旋]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