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導演阿涅斯·瓦爾達攜《臉龐,村莊》參加上海電影節
人民網北京5月2日電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於6月16日—25日舉行,去年橫掃各大國際電影節的紀錄片傑作《臉龐,村莊》將亮相本屆電影節的紀錄片展映單元。該片導演之一、有“法國新浪潮之母”之稱的電影大師阿涅斯·瓦爾達已表示將來滬出席相關活動,並主動提出希望能擔任金爵獎紀錄片單元的頒獎嘉賓。這是這位已九十高齡的大師導演對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一大欣賞與肯定。
“法國新浪潮之母” 50多年前就來過中國
阿涅斯·瓦爾達出生於1928年,1954年自編自導首部劇情短片《短角情事》,被視為法國新浪潮的先聲。1962年她導演了個人第一部劇情長片《五至七時的克萊奧》,受到評論界的一致好評,並獲第1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隨後,瓦爾達交出《幸福》(1964)、《女人們》(1966)《遠離越南》(1967)、《獅子的愛情》(1969)、《一個唱,另一個不唱》(1977)、《流浪女》(1985)等代表作品。《流浪女》摘下了1985年第4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的桂冠,該片確立了瓦爾達在世界影壇的地位。
進入1990年代,瓦爾達作品數量逐漸減少,但她為紀念1990年去世、同為電影導演的丈夫雅克·德米所拍的幾部影片、紀錄片都真摯感人,宛如情書,包括《南特傑克》(1991)、《洛城少女曾經25歲》(1993)、《雅克·德米的世界》(1994)、《阿涅斯的海灘》(2008)等。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一直宣稱自己是“新浪潮的老祖母”,但高齡的瓦爾達依然保持著年輕開放的心態,2000年,她用一部數位錄影機拍攝了自傳式紀錄片《拾穗者與我》,片中,瓦爾達將自己比作生活的“拾穗者”,在時光的流逝中收集人們遺留下來的形象、故事、記憶、感動,該片獲當年法國金維果獎和歐洲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在超過半個世紀的導演生涯中,瓦爾達共拍攝了三十多部作品,包括短片、劇情長片和紀錄片,並且保持著旺盛的藝術活力。2015年,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將“榮譽金棕櫚獎”授予瓦爾達,向她數十年來為法國電影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表達敬意,並稱讚她是一位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她的工作和生活一直在追求自由,挑戰極限”。2017年,瓦爾達獲第65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獲終身成就獎。2018年,她榮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在今年之前,瓦爾達曾經兩度來華。早在1957年,瓦爾達就以“中法職業協會”十人代表團攝影師的身份來過中國,並拍下大量的照片。2012年,中央美院展出“阿涅斯·瓦爾達的海灘在中國1957-2012藝術創作全回顧”,瓦爾達應邀參加開幕式,很多電影愛好者慕名而來,想一睹這位世界電影“活著的傳奇”。
89歲再推新作 《臉龐,村莊》橫掃各大電影節
《臉龐,村莊》是阿涅斯·瓦爾達“追求自由,挑戰極限”的最新作品。89歲高齡的瓦爾達邀請33歲的青年攝影藝術家讓·熱內合作,兩人離開大城市,開著貨車,在法國的鄉鎮穿行。他們與相遇的人們交談,給他們拍照,再挑選出最具特色的肖像製作成巨幅海報,貼在建築物上,一度成為當地的地標性景觀。
當一張張並普通人的平凡臉龐,被放大、張貼,佔據了一整面墻壁時,在每個過路人和電影觀眾眼中,被拍照者已經不再“普通”,而是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具有藝術性的存在。當一位車間安全員看到自己的肖像被鄭重地張貼出來時,臉上露出自豪的笑容;而一位居住在山中帳篷內的流浪漢,對著鏡頭笑説其實整個地球都是自己的家,“宇宙給予我居所”。
兩位導演用這種接地氣的、溫柔記錄的方式,展示了藝術的神奇魅力。瓦爾達在片中表示:“我們拍的都是街頭人物,在社會上並沒有特殊的地位,但他們需要被聆聽。”熱內對此表示認同:“我們總將英雄視為無名氏,其實你可以在大街陳情問任何人,然後就能發現一個個頂呱呱的故事。”
《臉龐,村莊》深刻介入了社會和人們的生活,挖掘了普通人的精神世界,也打動了無數觀眾。這部結合了虛構、隨意性擺拍的紀錄片,去年在戛納電影節首映,博得一致喝彩,可謂2017年全球最受矚目的紀錄片。該片拿下包括2017年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黃金眼”最佳紀錄片大獎、2017年第42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獎(紀錄片單元)、2017年第83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紀錄片、2017年第43屆洛杉磯影評人獎最佳紀錄片、2017年第23屆法國盧米埃爾獎最佳紀錄片等紀錄片領域的多個重要獎項,併入圍2018年第90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此外,該片還入選了《紐約時報》“2017年度最佳電影”。
瓦爾達將參加映後見面會 影迷可近距離接觸“影史傳奇”
《臉龐,村莊》不僅記錄了兩位導演在路上所遇到的諸多陌生人,也同時記錄了他們一路的相處模式和工作狀態。瓦爾達在片中愛説愛笑,還稱自己為“胖嘟嘟的可愛婆婆”,説“電影像貓一樣可愛,藝術也一樣”。她還會背著彩色的書包和挎包,唱著年輕時的歌謠,難怪被影迷稱為“不老少女”。
觀眾還可以看到,33歲的熱內對瓦爾達非常照顧,在得知瓦爾達有眼疾後,他拍下了瓦爾達的眼睛和腳,並把這些充滿滄桑感的照片貼在火車上,讓照片代替瓦爾達,去往她無法到達的遠方。為了滿足瓦爾達的願望,熱內還推著坐在輪椅上的瓦爾達穿越羅浮宮,模倣電影《法外之徒》的片段。
兩位導演之間的交談,也頗令人回味。瓦爾達好奇地詢問熱內:為什麼對老年人這麼好,這麼貼心?熱內解釋説,因為他從小在老人身邊長大,還會照顧住在同一層樓的老太太。熱內也會向瓦爾達提問各種問題,比如會問瓦爾達“你害怕死亡嗎”,瓦爾達回答説:“其實我很想到那個世界去。”這樣的對話,真實動人。
由於上海國際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定的中國唯一非專門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舉辦20屆來在全球電影人心目中已佔有重要地位,因此,阿涅斯·瓦爾達非常願意把《臉龐,村莊》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與廣大中國觀眾分享。這對廣大影迷來説,無疑是一個能近距離接觸“世界電影傳奇”的福音。90歲高齡的她,得知《臉龐,村莊》被選入上海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展映單元後,還預定了來滬出席映後見面會的行程。而她主動提出屆時能擔任金爵獎紀錄片單元頒獎嘉賓的願望,也已引起了上海國際電影節方面的重視。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