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管弦音樂會《春和景明》獻演“上海之春”
中新網上海4月30日電 (王笈)融合了京劇、崑曲、滬劇、越劇、淮劇等多個劇種元素的大型民族管弦音樂會《春和景明——戲曲音樂作品音樂會》30日晚登臺上海音樂廳,參演第35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吸引了眾多觀眾走進劇場聆聽國粹。
“舞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中國戲曲源遠流長,無論是歷史悠久的京劇,還是滬劇等地方戲,都承載著中國的國粹大美。而作為吳越文化的交匯之地,上海在近代發展中更是形成了京、昆、滬、越、淮、滑稽、評彈等不同劇種“百花爭妍”的盛景。如何賦予這些戲曲精粹新的活力,集中呈現滬上豐富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春和景明——戲曲音樂作品音樂會》便由此而來。
當晚的音樂會上,除了二胡協奏曲《梨園夢》、古箏協奏曲《楓橋夜泊》、嗩吶獨奏《金色年代》等曲目,上海文廣民族樂團還推出了3首原創戲曲音樂新作。其中,著名作曲家金復載與其弟子的《戲緣》,旋律汲取了京劇、滬劇、越劇、淮劇等代表性唱腔,器樂化重塑了經典戲曲藝術,呈現出傳統經典“嫁接”時尚流行、多元文化共榮的藝術魅力;著名作曲家周成龍根據滬劇《庵堂相會》主要唱段重新構思創作的較大規模笛子協奏曲《庵堂情》,則用笛聲將這段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還有新生代作曲家周超改編自宋代著名文學家范仲淹詞作的《蘇幕遮·碧雲天》,通過黃梅戲女聲輕柔婉轉的唱腔特色,將這首詞的思鄉之情“化作相思淚”。
執棒音樂會的上海文廣民族樂團藝術總監王永吉當天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民族音樂離不開戲曲音樂,但如今很多年輕人對戲曲音樂了解太少,戲曲音樂會的“誕生”有其意義和發展空間,“我們已經堅持做了多屆戲曲音樂會了,音樂會上不僅有戲曲音樂,還時不時加入專業的唱戲演員來唱,讓觀眾能夠更容易接受這種形式。往後我們還想拓展到長三角地區,將這一帶的民間戲曲音樂聯合起來,做一個大型的音樂會,真正讓戲曲音樂紮根進年輕一代。”
據介紹,《春和景明——戲曲音樂作品音樂會》是上海文廣民族樂團的品牌力作。2010年,上海文廣演藝集團與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整合旗下戲曲院團資源,組建了以專注創作、傳承、弘揚戲曲音樂為主旨的上海文廣民族樂團。創立至今,樂團曾受邀前往美國、丹麥、瑞典、烏茲別克等地主要城市進行巡演,推動了中國戲曲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