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三代人共演古老“弦子腔” 引眾“圍觀”促傳承
中新網蘭州4月25日電 (艾慶龍)4月下旬,甘肅平涼市崇信縣小雨過後,顯得格外清新。崇信“弦子腔”傳承人王宏榮一家三代人又來到戲臺的化粧室裏,忙碌地準備著。戲臺前陸陸續續來了不少人,都等待他們“亮相”演唱崇信弦子腔。
作為‘崇信弦子腔世家’,王宏榮一家三代人時常登臺演唱弦子腔,成為當地“明星家庭”。特別是王宏榮的外孫女王佳怡,雖年僅6歲,但因唱腔、走位有模有樣,每次登臺總能吸引眾多“粉絲”前來觀看戲劇表演。
崇信弦子腔是光緒十年(1884年)傳入甘肅平涼,最早以地攤的形式錶演,以三弦、笛子、四頁瓦子、木魚、碰鈴為伴奏樂器,因其奏樂歡欣暢快,適合村民降福于斯的心理狀態,深受村民喜愛。該戲近幾年搬上舞臺,並在伴奏樂器中加入大提琴、板胡、二胡。
王宏榮在16歲時便開始學習崇信弦子腔,經過老藝人教授和自己潛心琢磨,很快就成為戲劇“小能手”。跟王宏榮過了半輩子的老伴張玲玲回憶説,年輕的時候,她就喜歡戲臺上的王宏榮,但又不敢直接表達愛意,便借學戲的由頭,進行溝通,時間一長,她不僅學會了弦子腔,而且也成為了王宏榮的妻子,“我們3個孩子也都會唱弦子腔。”
“小時候,村民們也都會哼唱幾句弦子腔,再加上父母平時就喜歡‘對唱’。”王宏榮的大女兒的王潔説,崇信弦子腔相對簡單,再加上村莊戲劇氛圍和家庭影響,耳濡目染便學會了。如今已30歲的王潔不僅傳承了崇信弦子腔,而且還將父母的“戲曲愛情”故事延續下去。
“弦子腔屬地方曲目,年輕人對它的興趣不高,所以傳承方面還是有壓力。”王宏榮談及崇信弦子腔發展情況時説,近年來,雖然民眾對文化需求逐年遞增,文化市場也越來越繁榮,但崇信弦子腔的聽眾卻嚴重“縮水”,昔日演唱弦子腔的老藝人們大多都轉行,分佈在各行各業之中,導致崇信弦子腔曾一度面臨失傳。
“老一輩人嘔心瀝血創作出崇信弦子腔,我們沒有理由讓它毀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王宏榮坦言,他前後組建了劇團又成立了公司,將演唱崇信弦子腔藝人吸納進來,但傳承進度依舊緩慢。
2016年,正當王宏榮絞盡腦汁想著“破局”妙招時,無意中聽到年僅4歲的外孫女王佳怡開始哼唱崇信弦子腔。“可能由於她長期在後臺玩耍,再加上小孩靈動性,潛移默化中便學會了信弦子腔。”王宏榮説,第一次聽外孫女演唱時,第一反應是驚訝,隨後便是驕傲,再然後就是喜極而涕。
外孫女的哼唱給王宏榮啟發了“新思路”:計劃三代人登臺演唱崇信弦子腔。他説,跟家人商量過後,認為方法可行,便開始安排演唱活動。
“家族傳承吸引社會關注甚至加入傳承,這也許是一條‘傳承路’。”王宏榮説,隨著演出次數的增多,三代人同臺演唱的消息便被當地人所熟知,越來越多的人出於好奇便來到戲臺前觀看他們的表演。
時至今日,戲臺之上,王宏榮一家三代人依舊演繹著古老的崇信弦子腔。他們告訴記者,希望崇信弦子腔能夠有人代代相傳,讓它的“聲音”響徹甘肅甚至是全國。(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