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編劇熱議類型片創作:喜劇片沒突破,要怪綜藝節目
原標題:喜劇片沒突破,要怪綜藝節目
類型片這一概念是偽命題嗎?不同類型片創作有沒有共性?昨天,由編劇幫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編劇研討會在北影節舉行,圍繞類型片的開發與創作,知名編劇何冀平、顧小白、束煥、文雋、宋方金展開了熱議。
香港電影人文雋指出,此前中國電影行業並沒有“類型片”這一概念,只有藝術片跟商業片的區分,直到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出現後,電影市場的發展坐上火箭,才逐漸開始以類型片的思維做電影。“其實只要是商業電影就一定要分類型,在香港誰拍武俠片厲害、誰拍恐怖片厲害、誰是喜劇的班底,我們都很清楚。因為每個觀眾都有不同的口味,類型片就是給觀眾不同的選擇。”他認為,中國電影必須重視如何分類型,作為一個編劇,更要有自己擅長的類型和興趣,“讓擅長喜劇的束煥去寫《紅海行動》,就會鬧笑話。”
提及國産喜劇片這一類型,文雋表示,在喜劇這一大類型下,也有各種細分,“周星馳拍無厘頭喜劇,成龍、洪金寶拍動作喜劇,束煥編劇的《泰囧》則是公路喜劇的一個里程碑。”然後,他開始向近年的喜劇片創作“開炮”:“我覺得喜劇片這幾年沒有突破,必須要怪電視臺的綜藝節目。我們以前覺得有些段子、有些喜劇演員挺好玩兒的,現在每星期都看到小瀋陽、郭德綱的弟子在《歡樂喜劇人》上耍寶。喜劇是最難創作的,現在電視臺、綜藝節目都在消費他們,那後面的喜劇人才跟喜劇材料從何而來?我非常擔心。”
“一個杯子,你可以做成一個特別大眾的,也可以做成一個紫砂壺,還可以做成一個看上去很醜但是也有少數人喜歡的。類型片只不過是要做一個大多數人願意去買的東西。”《山楂樹之戀》《白夜追兇》的編劇顧小白認為,商業片、藝術片的內核其實是一樣的,類型只不過是外在包裝。《新龍門客棧》《明月幾時有》的編劇何冀平也認為,類型片就像八大菜係一樣,只是歸入不同類別,並不會限制住編劇。“最主要的還是,編劇要在類型片的範疇中找到最基本的東西,我想那些東西是不會變的。”
編劇宋方金提出,有什麼樣的土壤才會生長出什麼樣的類型。類型並不是先有的,它是隨著生活形成的,是電影反映生活的窗口。他還大膽預言,中國三十年之內不會有成功的科幻電影,原因在於目前國內的科技力量和科普發展還不夠成熟。他還表示,中國還難有超級英雄片和純愛片。
聊起類型片的具體創作,顧小白坦言,他觀察到目前國內類型片的有些段落很精彩,但是過了五分鐘卻覺得特別難看。他據此認為,國內電影人應該在類型片創作上做得更極致、更投入,不要太著急。對於“有佳句無佳章”這一問題,束煥也深有同感。因為創作喜劇,他接觸了大量段子手和短視頻寫手,發現最缺乏的是具備結構感的編劇人才,“只有機靈勁兒和好的臺詞是不夠的。”顧小白髮現,現在很多年輕編劇的一個問題是,讀的書很少,看的片子也很少,“可能看一百部片子就覺得我可以做編劇了”。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