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透露故宮“特供”用材 為何不“貨比三家”?
故宮修繕用材為何不興“貨比三家”?
太湖世界文化論壇昨日向故宮博物院捐贈了包括100塊金磚、100萬張金箔在內的一批古建築修繕材料。這批材料,分別由同為第一批“故宮官式古建築材料基地”的蘇州陸慕禦窯金磚廠、南京金陵金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産。
據了解,故宮博物院佔地面積約112公頃,需要維修保護的古建築9371間,古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既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宮殿建築群,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築群。為實現2020年故宮博物院進入安全穩定的健康狀態這一目標,故宮博物院正在實施“故宮古建築整體維修保護工程”和“平安故宮”工程。
全國眾多企業中,故宮如何確定這兩家企業“特供”故宮用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故宮院長單霽翔做了詳細説明。
“一刀切”地政府採購影響修繕品質
單霽翔介紹,明清時代有紫禁城專屬的建築材料供應基地,例如專為皇家工程燒造磚瓦的窯廠,按皇家標準備辦,最終成果都應用在紫禁城古建築建造和維修保護中。但是,一段時期以來,故宮古建築維修保護工程,也像社會上一般的建築工程項目一樣,引入市場競爭,“一刀切”地採用“項目招投標”和“政府採購”的方式實施經費管理。這樣一來,往往以綜合報價或“誰報價低就用誰”的簡單標準,通過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古建築維修保護材料也採用招投標和政府採購的方式取得。“貨比三家”,價格便宜佔重要因素。如此,使得精工細作的傳統維修保護材料難以中標,逐漸被迫退出競爭。
更為嚴重的是,那些中標而來的建築材料,很難保證故宮古建築維修的品質。例如在磚瓦材料方面,由於市場競爭和經濟利益等方面影響,過去嚴格的磚瓦生産工藝,現在一般都不再採用,造成成品品質與明清時期存在很大差距:磚瓦的規格尺寸不統一,各項力學及物理指標無規範,強度、密實度、吸水率等相差極大且變形嚴重。這樣的磚瓦産品用於故宮古建築維修保護,必然嚴重影響工程的品質。
特事特辦解決故宮困難
可喜的是,2015年在全國政協召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雙週協商座談會上,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俞正聲對故宮古建築維修保護面臨的狀況和存在的困難十分關注,並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特事特辦地解決故宮這一特殊建築傳承的困難”。此後,故宮加大古建築維修保護人才培養,開始實施持證上崗,同時加強古建築維修保護材料的嚴格把關。
2015年,蘇州陸慕禦窯金磚廠將用古法重制而成的新金磚樣品,送檢國家陶瓷品質監督檢測中心,並與古金磚進行比對。結果顯示,新制金磚的品質已經非常接近古金磚。自此,蘇州陸慕禦窯金磚廠成為唯一有能力生産古法金磚的企業。在重制金磚的過程中,金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金梅泉先生、金瑾女士,一起根據明嘉靖時期磚窯督造官張問之等人所著零星古籍中所載方法,經過多年反覆實踐試驗,終於復原了早已亡佚的明代記錄金磚燒造工序的史料《造磚圖説》。
據了解,製作金磚的傳統工藝共分29道工序,主要分為取土、煉泥、制坯晾坯、燒窯窨水四個大的環節,每個環節細分為6-9道工序,採用傳統工藝、手工製作。製作工程中,取土煉泥大約需3個月,制坯晾坯大約需5-8個月,燒窯窨窯大約需5個月,全部工序完成大約需要1年多時間。今年2月初,故宮正式授牌陸慕禦窯遺址為官式古建築材料(金磚)基地。
修繕用金箔也是故宮專用
故宮金箔的要求十分考究。黃金本身柔軟,強度不足,單純用純度極高的黃金難以打出極薄的金箔,必須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其他元素,使其合金化,以增加金的強度。製作金箔的傳統工藝分為12道工序,一包金片需要錘打2萬至3萬次才能得到薄如蟬翼的金箔,正常標準金箔厚度為0.12微米,為故宮博物院定制的金箔厚度每張0.15微米,加工工藝要求更高。自2002年啟動的故宮古建築整體維修保護工程開始至今,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是故宮古建築維修保護中使用金箔的唯一供應企業,故宮午門、太和門、神武門、壽康宮、慈寧宮等重要古建築的維修保護工程,均使用金陵金箔修繕,使用的種類為故宮專用九八加厚金箔。
文/本報記者 王岩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