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京劇院副院長:建造戲曲文化傳承創新工程
建造戲曲文化傳承創新工程
袁慧琴
中國戲曲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可以説意義重大。戲曲不僅一般地形成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而且最終鑄成中國文化的品牌特徵和民族魅力。
中國戲曲種類繁多、各富特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以歌舞演故事”,是王國維在《宋元戲劇考》裏為戲劇下的定義。在這裡,戲劇即戲曲。據考證,中國戲劇在原始社會就具雛形,在傳承中華文明和文化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戲曲的表現形式獨樹一幟,以詩、樂、舞等藝術因素相結合,包括“唱、念、做、打”多種表現方式,綜合性強。戲曲運用音樂化的對話和舞蹈化的動作來講故事,其表現形式較為誇張,但又以生活為源泉。借助其虛擬性,在演員、故事、舞臺、觀眾四個元素的配合下,戲曲能夠完成觀眾的任何想像與理解。
作為一種文化産品,戲曲的傳承發展自然離不開觀眾,必須要有滿足觀眾需求的高品質産品,戲曲藝術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甚至民族不同,社會公眾的需求也不盡相同。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生活水準提高,娛樂方式越來越多元化,戲曲受到了各方衝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戲曲團體制發生變化,不同劇種合併,紛紛轉入市場經濟。戲曲人才缺失,戲曲教育難以開展。中國戲曲不僅僅要傳承發展,借鑒歷史和國內外戲曲發展的現狀加以創新;更要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特別是更易被忽視的地方戲曲的保護,找到一條更有利於中國戲曲發展的道路。
因此,戲曲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可以説是時代的迫切需求。不僅僅是當下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構建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強國的長期戰略需要。
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
傳統戲曲文化傳承,必須是創新基礎上的發展和保護性的傳承。
五千年的文明史、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文化個性,是中國戲曲創新無可比擬的優勢。我們要廣泛吸取各民族和民間劇種特長和優勢,合理吸納其戲曲文化中的優秀成分,為再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與發展的源泉。但戲曲創新,絕不是不分良莠地兼收並蓄。我國的戲曲文化中也存在著糟粕,我們要用揚棄的原則,批判地吸收傳統戲曲文化形式和內容;要在不破壞傳統戲曲文化精神內涵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必要的創新,將現代元素甚至是網際網路技術融進去,以保證中國戲曲文化持續性發展。
在進行再創作的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傳統戲劇創作的時代背景,保留傳統劇目的健康文化精髓,以提升經典劇目的生命力。
對傳統戲劇要做非遺性保護,各地政府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本地區的劇種制定標準,做到有重點、有針對性的劇種保護。還要注重培養戲曲文化傳承人,給予傳承人物質和精神的鼓勵。
促進對外文化交流,推動文化強國戰略
中國戲曲文化具有國際傳播能力,能講好中國故事,概因其獨一無二的理念、神韻。
中華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之林,是一個重大又嚴峻的、既是當前又是長遠的任務。過去或目前,我們輸出的多是沒有創新的傳統文化,有的甚至造成對外文化交往的巨大逆差。要使中國戲曲文化更有特色地走向世界,必須創新發展。用古裝形式的戲劇反映現代精神,或者用現代形式演繹古裝戲劇,這樣的創新更能表現出中國戲劇美學的精髓,能吸引更多外國人了解和熱愛中國文化。
在戲曲表演層面,更能向外國人展示中國文化。在這裡,演員是劇中人和觀眾之間的仲介角色,在扮演角色前要經過長時間“文化傳播者”戲劇情境和角色性格體驗、訓練,最終在戲劇裏利用豐富的表現手段——行當的系統程式,傳達中國聲音。
中國戲曲文化還可以實現與其他戲劇體系的融合而為我所用,即:進一步拓展傳統戲曲的行當譜係,根據對外文化交流的需要,用傳統審美特色和現代精神相結合,找到一條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捷徑。
如今,戲曲文化不僅用傳統的形式體現了國家文化軟實力,還可以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實現戲劇內容創新和戲劇傳播方式創新,培育戲劇文化業態,進而提升我國文化的競爭力。我們可以在以數字化、網路化為主的平臺上實現戲劇創新,推動戲劇市場轉型升級,實現內容、形式、行銷等多方面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在柏林戲劇節、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英國愛丁堡戲劇節世界三大戲劇節裏,當地的主辦國都利用戲劇節的平臺為國家軟實力的打造取得了不菲的效果。我們可以有所借鑒,創意打造中國的國際戲曲文化藝術節。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文學創作界有一種説法:戲曲是文學藝術的“寶塔尖”,意為戲曲創作是極其艱難而又是最神聖的。戲曲對人的教化作用是最有實際效果的,因為它不是乾巴巴的邏輯説教,而是形象化的演繹,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堅持戲曲文化的人民性取向,是激發文化自覺和藝術生命力、提升創造力的主要途徑。傳統戲曲文化就是在積極吸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文明和智慧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同時又體現了戲曲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可以説,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改革開放時期,戲曲文化對於塑造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甚至是確立信仰都發揮著積極的重要的作用,能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
中國戲曲文化傳承創新工程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我們可以通過戲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核心價值觀體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在戲劇創新過程中展現出無窮的魅力。
中國戲曲文化堅持核心價值觀,首先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針。否則中國戲曲文化建設就會喪失根基,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甚至迷失方向,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損失。
其次,還必須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激發全民族創造活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創新是文化的生命,也是文化的本質特徵。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發展,都離不開繼承傳統和借鑒外來。一種文化歷久彌新的吐故納新、承前啟後、融合轉化、創新發展的結果,是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歷史基因與時代精神的承襲、碰撞、融合、鼎新的結果。
中國戲曲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戲劇場所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進一步實現的基礎性平臺。我們國家對文化事業的投入不斷增加,如國家大劇院、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二期、國家話劇院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以及一批地方重點文化設施和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成並投入使用,都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的結果。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搭建對中國戲曲文化納入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框架性建設,從宏觀上把中國戲曲文化建設從格局上、機制上、體制上加以創新和發展。
中國戲曲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它豐富世界文化寶庫。當前,在文化處在全球化語境的形勢下,戲曲需要適應這種新發展、新變化,要提高創新能力,在保持優秀傳統前提下進行語境置換,與國際接軌,適應多元化的審美趣味,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作者為國家京劇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