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作家毛丹青:漢字文化傳播還需要外部視野
中新網北京3月12日電(袁秀月)“傳播漢字文化不僅需要內部視野,還需要外部視野,比如找一個寫漢字的外國人,我們來問他對漢字怎麼解讀。”3月11日,搜狗輸入法字媒體舉辦題為《社交網路、漢字和原宿少年》的文化沙龍,在沙龍上,旅日作家毛丹青如是説。
上世紀八十年代,毛丹青移居日本,在那裏生活了三十年。作為一名雙語作家,這些年他來一直在兩國文化圈遊走,在神戶國際大學教授日本文化,用日文介紹中國。在北京大學任客座教授講日本文化,用中文寫日本。還曾把莫言、余華等人的作品推介到日本,並策劃了轟動一時的“大江莫言對話”。
作為一名常年致力於在日本擴散中國文學的作家,毛丹青表示,近年來,隨著傳播手段的發展,人們有越來越多的渠道了解中國,但現代中國文學作品的傳播卻並不如人意。“過去了解中國的手段是有限的,他們可能會通過文學作品來了解,但現在渠道越來越多,文學資訊的承載量就減弱了。”
為此,在中國文化的傳播上,毛丹青建議,要借力打力,“日本在漢字文化的傳播以及在漢字文化的演繹方面有很多是需要我們學習的。”
2017年,搜狗輸入法?字媒體出版漢字讀物《原來你是這樣的漢字》,用網際網路化的方式和語言風格來解釋漢字。對此,毛丹青表示,這樣的嘗試意義很大。“學問應該下放,學問不應該擱置高樓,應該走出你的象牙塔。漢字文化是一個傳統的東西,怎麼樣把它大眾化,怎麼樣把它稀釋,這些都很重要。”
不過,毛丹青也提出,這僅是從漢字內部來看的視野,應該增加一些外部視野,觀察懂漢語的外國人怎麼解讀漢字。“我想一定和這本書的視野是不一樣的,它可以使我們的文化並通在一起,但又把它們合併在一起,這是最關鍵的。”
毛丹青還談到,很多日本年輕人的漢字基礎都很好,學習漢字的能力也很強。“日本在漢字的教育上面,主要是抓幼童教育,他有各種各樣的漢字模型,用各種形體來表示漢字,比如小學一年級用橡皮泥捏,三年級就是木刻,後來就搭積木。”毛丹青稱,這跟中國人學習漢字的方法不同,是全身在動,對孩子來説很好玩,也很值得借鑒。
2016年,毛丹青成為“字媒體”的供稿作家,還曾在上面多次推送自己在日本的見聞、與學生的日常、親歷日本大地震時的感受等。
“某種程度上,文化滲透不是投入金錢就可以開花結果,今天我們向外推介自己的文化時,正需要這樣通俗有趣味的文化平臺為藍本,去影響更多的人以實現雙向對等。”毛丹青表示。(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