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凝心聚氣鑄國魂——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2018年02月28日 15:47: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俠肝義膽的錚錚鐵漢、扣人心弦的緊張情節、大氣恢宏的精湛製作、自信滿懷的愛國情感……人們從2017年夏天燃爆銀幕的《戰狼2》中,感受到了“現象級”國産大片刷新票房紀錄的成功秘訣。近年來,類似的優質文化産品層出不窮,創造力、傳播力、影響力大幅提升,我國文化發展呈現出繁榮興盛的生動景象。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精神動力。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征程中,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民族復興熔鑄精神之魂。

  一 堅定文化自信

  2000多年前,孔子率領弟子週游列國,成就了一段傳播思想文化的千古佳話。往事越千年。如今孔子學院遍佈全球,在146個國家和地區落地,數量達到500多所,學員超過230萬人,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打造了一張彰顯文化自信的閃亮名片。

  文化自信,簡而言之,就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對推動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持久性、廣泛性的關鍵作用。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一個拋棄或者背叛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中獨樹一幟、大放異彩,就在於它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練、艱難困苦的磨礪、輝煌實踐的孕育,是最有韌性、最具內涵、最富力量的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有理由、最有底氣充滿自信。

  自信從歷史中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涌現了孔孟老莊、程朱陸王等一大批思想巨擘,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和遺産。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既古老又年輕的文明,是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和文化基因,歷經數千年風雨洗禮依然挺立、生機勃勃,在人類文明的燦爛星空中閃爍著最耀眼的光芒。這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

  自信從奮鬥中來。“梅花香自苦寒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所以散發出無窮魅力,就在於它源自用鮮血和汗水熔鑄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在長期艱苦奮鬥中不斷昇華的文化精華。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鋒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載人航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塞罕壩精神……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推動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的生動體現。這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強基石。

  自信從實踐中來。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曾預言:“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今天,這個預言正在變為現實。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中國道路不斷拓展,中國理論不斷豐富,中國制度不斷完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中國奇跡”,大大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這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現實支撐。

  文以載道,文以聚力。黨的十九大吹響了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響亮號角,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文化建設的指導方針和發展路徑,為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指明瞭前進方向。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新征途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精神動力。

  問答

  問:什麼是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等還存在需要協調適應的地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二 牢牢掌握領導權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馬克思説過,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麼一定的意識形態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歷史和現實都警示我們,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視發揮意識形態的作用。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並善於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非凡歷程中,始終注重發揮思想輿論的引領和激勵作用,凝聚起億萬人民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人們的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全黨全社會團結奮進的思想基礎更加鞏固。有網友這樣感嘆:“大家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

  意識形態領域看似平靜,背後卻暗流涌動。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特別是隨著社會環境和現實條件的深刻變化,人們的價值觀念多元多樣多變,各種社會思潮此起彼伏。意識形態領域的紛爭和較量具有長期性複雜性,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不容忽視。這就要求我們增強憂患意識,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斷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以更有力的舉措、更有效的手段,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把牢“定盤星”。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堅定不移高舉這一中國共産黨人的思想旗幟、中國人民的精神旗幟,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堅持不懈地用這一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形成步調一致向前進的強大力量。

  握穩“方向盤”。導向是風向標,是意識形態的關鍵所在。導向正確,利黨利國利民;導向錯誤,誤黨誤國誤民。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要把堅持正確導向擺在首位,講導向不含糊,抓導向不放鬆。特別是在當前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深度變革的形勢下,要將把好導向的要求,貫通線上線下全領域,體現在理論武裝、新聞出版、文藝創作和精神文明創建等各項工作之中。傳播力決定影響力,創造力決定掌控力。把好導向,必須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以媒體融合為重點,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和公信力的旗艦媒體。

  種好“責任田”。這幾年,意識形態領域之所以呈現出好的局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要進一步強化各級黨委的責任擔當,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在大是大非、政治原則問題上,要敢抓敢管,敢於亮劍,當“戰士”不當“紳士”,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解讀

  意識形態工作本質上是政治工作

  蔡勇春:意識形態工作本質上是政治工作,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

  微言

  ◆繁榮興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不忘本來、繼承傳統,拋棄過去、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精神命脈。

  ◆思想的田野,如果科學真理不去佔領,就會雜草叢生;心靈的空間,如果陽光雨露不去播灑,就會陰暗籠罩。

  ◆意識形態鬥爭看似沒有硝煙,但同樣你死我活,必須敢於亮劍、勇於鬥爭,才能贏得主動、贏得勝利。

  ◆價值觀的影響猶如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涵化于生活的點點滴滴,落腳在人的一言一行。

  ◆文化如水,看似柔弱,實質堅強。文化,承載了推動國家進步的厚望。

  連結

  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意識形態工作負主體責任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意識形態工作負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是第一責任人,應當旗幟鮮明地站在意識形態工作第一線,帶頭抓意識形態工作,帶頭管陣地把導向強隊伍,帶頭批評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要問題親自過問、重大事件親自處置。黨委(黨組)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協助黨委(黨組)書記抓好統籌協調指導工作。黨委(黨組)其他成員根據工作分工,按照“一崗雙責”要求,抓好分管部門、單位的意識形態工作,對職責範圍內的意識形態工作負領導責任。

  ——摘自《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

  三 弘揚核心價值觀

  近年來,不斷涌現的時代楷模、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從永葆本色的“老阿姨”龔全珍到“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從新時代的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到“當代愚公”黃大發,從“最美教師”張麗莉到“最美司機”吳斌,從“良心油條哥”劉洪安到“B超神探”賈立群……從他們身上,人們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品格、一種力量。他們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諦,充分展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

  價值觀好比人生的指南針,每個人為人處世,總要受一定價值觀的影響和支配。同樣,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也需要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觀來維繫。其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就是核心價值觀,它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

  當今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弘揚。放眼神州,從領導幹部勇做先行者,到人民群眾爭當生力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呈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人的頭腦裏搞建設,需要一以貫之、久久為功。面對新時代新要求,面對新征程新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重要、更為緊迫。

  教育引導入人心。古人云:“國無常俗,教則移風。”教育引導是基礎性工作。只有依靠持續不斷地教育引導和宣傳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和精神文化産品創作生産傳播之中。充分運用微博、微信、微視頻、微電影等“微時代”傳播方式,製作刊播具有傳播力感染力的公益廣告,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實踐養成見行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收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充分利用重大紀念日、重要傳統節日開展主題實踐活動,開展升國旗、入黨入團入隊等有莊嚴感的儀式活動,讓人們更好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諦和要義。廣泛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和學雷鋒志願服務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促進全社會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制度保障強約束。制度是管根本、管長遠的。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不只需要循循善誘,更需要制度來保駕護航。為更好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2016年年底,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作出專門部署。下一步,最重要的是細化指導意見要求,把核心價值觀切實融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過程,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使法治建設體現更加鮮明的價值導向,懲惡揚善、扶正祛邪。

  四 文化發展促繁榮

  2017年春節前夕,在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佳節來臨之際,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印發實施,給這個佳節增添了更多傳統文化的意蘊。這是我國第一次以中辦、國辦的名義,全面部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為文化繁榮發展注入了生機活力,在全社會引發了廣泛關注。

  近年來,我國文化建設呈現出一片繁榮發展的景象,文藝創作由“高原”向“高峰”邁進,文化事業、文化産業蓬勃發展,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大幅提升。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文化産業增加值達到3.08萬億元,佔GDP比重提升到4.14%。目前,中國電視劇和圖書年産量穩居世界第一,電影産量高居世界第二。文化的繁榮發展, 文化的自豪自信,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了人們的精神力量。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對文化享受層次和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文化進一步繁榮發展。

  文藝創作出精品。從《三體》到《草房子》,從《瑯琊榜》到《大唐榮耀》,從《大聖歸來》到《湄公河行動》,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我國文藝作品的創作好戲連臺、精彩紛呈,這些文化饕餮盛宴讓人們大飽眼福、大快朵頤。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文藝創作大有可為。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民族的優秀作品。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耕生活沃土,書寫蓬勃實踐,不斷推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體制改革添動能。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推出300多項改革舉措,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要認真總結這幾年積累的新鮮經驗,圍繞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改革思路,抓住重點難點,創新改革舉措,不斷激發文化産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同時,要推動文化事業的快速發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豐富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國際傳播展魅力。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隨著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成為文化繁榮發展的一項重要使命和任務。在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動文明互鑒,著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構建對外話語體系,讓中國故事講得越來越精彩,讓中國聲音傳播得越來越響亮。

  文化凝結著過去,文化連接著未來。背倚5000年文明的厚重積澱,吮吸百年奮鬥精神的豐富營養,紮根偉大實踐的豐沃土壤,具有最深厚底蘊、最鮮亮底色、最雄渾底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將奏出最響亮的時代強音,書寫出更加輝煌燦爛的文化篇章。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28日 09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