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經典咏流傳》: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

2018年02月27日 10:49:00來源:光明日報

  【文藝觀潮】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萬家團聚,共用歡樂。今年春節,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推出大型文化節目《經典咏流傳》,它不僅創造著“文化過年新方式”,更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悠遠絢爛,凝聚著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

  《經典咏流傳》將中華優秀的詩詞文化與電視媒介豐富多樣的傳播手段有機結合,兼顧內容上的意境悠遠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學經典喚醒、擦亮,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盡情飛翔,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經典詩詞”,彰顯時代精神

  有五千年厚重積澱的中華經典詩詞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情感認同,與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血脈相連。同時,它也是電視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成為沁入觀眾心田的一泓清泉。然而,如何在繼承中發展是時代給每一個媒體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戰,也是時代賦予當代人應有的責任與使命。

  經典詩詞可謂字字珠璣、句句鏗鏘,踐行著中華兒女對“詩”的理解。無論是《尚書》中的“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還是陸賈《新語·慎微》中的“詩在心為志,出口為辭”,抑或是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詩道志,故長于質”,都傳遞著詩詞的精神蘊涵、文化價值和思想意義。在中華傳統文化浸潤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人,總是能深切體會其中的壯懷激烈與愁緒萬端,鮮明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似水與曾經滄海。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對經典詩詞産生不一樣的理解與認識,每一段經歷也會深化與昇華對經典詩詞的體悟。事實證明,中華經典詩詞從未出現真正的斷層和停滯,它代代相傳、世世傳誦,並在世界文化長河中歷久彌新而長盛不衰,這是因為它始終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不斷吐故納新、與時俱進。

  《經典咏流傳》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傳播著中華優秀經典詩詞帶來的精神給養以及古代聖賢傳達的處世哲學和人生智慧。經典詩詞觀照現實生活,契合時代精神,深入百姓心裏,有機地將古人之思和今人之想融為一體,辯證地傳遞新的思想和觀念。

  節目自開播以來就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好評,多首經典之作“霸屏”微信朋友圈,與此相關的關鍵詞也相繼登上熱搜榜。《明日歌》在時間的維度上讓我們重新思索著現代科技和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臺灣音樂家胡德夫將《天凈沙·秋思》結合古謠創作出《來甦·秋思》,歌聲所到之處儘是思鄉之情,又寄託著對逝去親友的無限追思;《將進酒》由四個國家的藝術家同臺演繹,結合不同的民族樂器重新演繹著中華經典詩詞的韻味與風範;中英文版合體的《登鸛雀樓》將中國詩歌的意境美用英文娓娓道來,實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國際化傳播……

  《經典咏流傳》將經典詩詞的精神內涵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既彰顯了其強大的生命力與影響力,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得到重新詮釋和深度發掘,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古為今用”。

  “和詩以歌”,融合流行元素

  “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經典咏流傳》獨具匠心地將經典詩詞配以流行音樂,將傳承使命交托于舞臺上的經典傳唱人,讓觀眾在視聽盛宴中領略悠遠的詩詞意境,體味詩詞的韻致與光華,並以音樂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層層解剖經典詩詞中蘊含著的價值空間和情感世界。觀眾徜徉在內涵美和韻律美的雙重享受中,生命記憶和當下語境相互碰撞,在集體記憶中産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

  經典詩詞的歷史厚重感和現代旋律的流行時尚感共同締造了一場文化盛宴。經典詩詞不再是“陽春白雪”,不再“曲高和寡”,它們紮根在人民的生活裏,流淌在人民的血液裏,並不斷汲取生活的智慧、萬物的靈性。因此,這檔節目集知識性、娛樂性、觀賞性于一體,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中華經典詩詞的潤物無聲和春風化雨。平仄對仗結合節奏歡快的音樂旋律,讓經典詩詞在音樂旋律中煥發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經典傳唱人不僅有藝術名家,也有後起之秀,還有許多熱愛生活的普通人。當他們站到舞臺上,就都成為經典詩詞的傳播者和守護者,對生活充滿期待、對文化懷揣敬畏,展現給觀眾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驚艷的天籟之音。他們結合自身的音樂風格,巧妙地將經典詩詞轉化為優美的音符,用現代的唱法和曲調來演繹傳統經典。

  整個節目中,既有舒緩優美的鋼琴曲,也有節奏歡快的流行説唱;既有熒屏經典的片段回放,也有精心設置的現場演繹;既有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合作,也有戲曲與音樂的結合;既有古典樂器的伴奏,又有西洋樂器的和鳴……它打破了地域與民族的界限,幾乎調動了當前音樂創作的所有流行元素。

  鑒賞團的四位成員從多個角度對經典傳唱人進行專業點評,在歷史與現代、過去和當下之間架起了一座文化橋梁,使整個節目充滿了歷史感和人文情愫,展示了節目的文化品位,挖掘了經典詩詞背後的感人故事。

  同時,節目在融媒體背景下進行著與觀眾的多樣化互動,微信搖一搖使觀眾不再受限于電視的線性傳播規律,隨時隨地都可以暢聽經典旋律。心形的傳感設備直接連接到背景大螢幕,客觀上達成了現場觀眾和經典傳唱人之間的心靈溝通。《經典咏流傳》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動傳統媒體的積極轉型,與新媒體有效融通,實現傳播手段的即時化與多元化。

  《經典咏流傳》的舞臺設置也完全契合節目的內容表達,用筆墨山水畫的意境營造著古香古韻,與經典傳唱人所選曲目情景交融、渾然天成。整個舞臺都體現著傳統文化的優美與優雅。

  “歌以咏志”,唱響生命讚歌

  經典詩詞中寄託著詩人們的情感和志趣,飽含著對人生況味的思索與探尋,將詩歌與人生相結合,主張“文以載道”和“直抒胸臆”,著重表現人在社會歷史中的起伏跌沉。他們用詩詞忠實地記錄著自己的人生境遇,訴説著對人生的感慨,對生活的希冀,將時代洪流的巨變轉化為自己的切身體驗,再融入經典詩詞的字裏行間。中國傳統詩、詞、曲、賦、音樂、繪畫、舞蹈等傳統文藝樣式,是中華美學精神的重要承載者,深深地影響著當代文藝美學精神。中國古代聖賢和文人騷客也早已詮釋了這一美學精神內涵,那就是對“真善美”的追求,並深深影響著當下的每一位中國人。經典詩詞是對社會的描述、對情感的抒發,以及對生命的觀照。因而,儘管時移事遷、歲月更疊,我們仍能從經典詩詞中找到情感的慰藉和人生的方向,在其中看到高潔的品質、堅忍的性格和豁達的胸懷。

  梁俊老師帶領貴州山區的孩子們傳唱的《苔》在一夜之間登上眾多網站的頭條,“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的這首《苔》,正是對每一個個體生命價值的真實寫照,對積極生活態度的真誠讚頌。遠在新加坡的中國第一代鋼琴演奏家巫漪麗老師年近九旬,當雙手在琴鍵上上下飛舞、輕盈跳動時,我們感受到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爆發力,她的心中仍舊蘊藏對音樂的無限熱愛和執著堅守。“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奧運冠軍孫楊演繹著劉楨的《贈從弟》,有著令人激奮的壯志豪情。“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香港演員汪明荃、羅家英合唱《鵲橋仙》時,上演著現實生活中的伉儷情深。“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歌手黃綺珊唱著蘇軾的《定風波》,笑談自己人生道路的榮辱不驚、順逆成敗……

  當舞臺上倣若竹簡的LED螢幕緩慢落下,經典詩詞慢慢呈現,讓現在的我們跨越時空向經典致敬、向古人致敬。同時,經典傳唱人也在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繹的不僅是經典詩詞和優美旋律,更是自己的人生,每一首歌曲裏都在訴説一個故事,談及一段過往,分享一則感悟。

  《經典咏流傳》在文化傳遞和音樂創新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美學高度,在滿屏喧囂浮躁的泛娛樂化包圍中脫穎而出,堅守自己的藝術品質和文化立場,將經典詩詞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讓人們重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它帶給觀眾的不僅是復蘇文化記憶的歷史呈現,更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時代強音。

  (作者:郝靜靜,係山西大學文學院講師、南京師範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博士生)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