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62.5公斤刻銘文168字 一枚銅權見證宋代浙江瑞安之繁華
在浙江省瑞安博物館內,一枚北宋熙寧十年蓮瓣紋瓜棱形銘文銅權在此展出,它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從先秦到明清的銅權中,銘文最多的一枚。透過這枚銅權,可見中國古代度量衡變遷歷史的“冰山一角”,也能夠略見宋代瑞安經濟的繁華畫卷。
1972年,瑞安仙降新江垟坑村,一位農民在田裏挖出一個用青磚砌成的坑,在其內發現了這枚銅權。
“當時,這位農民看它樣子黑不溜秋,份量又非常重,就以為是鎢金,後來經過專家鑒定,它是銅制的。”據瑞安博物館館長陳欽益介紹,從其身刻的銘文可確定,這是一枚北宋熙寧年間的銅權。
據了解,古代稱秤錘曰砣或權,可以在秤桿上左右移動的秤錘叫遊錘,用在等臂天平上的秤錘叫砝碼。該銅權通高33釐米,重62.5公斤,刻有銘文168字,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銅權中,銘文最多的一枚。據銘文所載,這枚銅權重“壹佰斤”,實測則重125斤,從使用角度看,它應是一枚砝碼。
陳欽益告訴記者,這枚銅權的出土,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度量衡歷史有著重要意義。依據《唐書·食貨志》的相關記載,唐開元錢十枚(即唐制一兩)重37.301克,由此推算可知唐代的每斤為596.82克,而由這枚銅權計算得出,宋代的每斤約為625克,由此以實器印證了宋代的通用衡度承唐之大制而微有增長。
由這枚銅權可知唐宋度量衡的變化,亦有人因它而與“權”結緣。季明椿是溫州收藏界有名的“秤砣大王”,作為一名瑞安人,他對瑞安博物館的這枚銅權特別熟悉,也曾嘗試對它作一些研究,並因此動了收藏“權”的念頭。截至目前,季明椿家中收藏的春秋戰國至民國初期的“權”已達300余件。
“權有官制也有民制,年代不同,材質與造型都會有所差異。古權有銅、鐵、鉛、錫、陶、瓷、石、玉、金、銀等多種材質。”經多年收藏研究,季明椿對“權”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説,“權”對於商貿經濟有著重要意義,在中國古代多為銅權和鐵權,而因為銅、鐵鑄造大權費用高且易被鹽腐蝕而失準,所以古代鹽商用石頭制“權”以減少稱鹽次數、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由此可知,銅權並非鹽商所用,而是用於其他大宗交易。
據悉,自唐代以來,瑞安的商業漸趨發達,為溫州八大商業中心之一,沿飛雲江商埠眾多,商船雲集,貿易活動頻繁;城內商肆林立、生意興隆,一派鼎盛之景。官府相繼在沿海多地社裏巡檢司,管理對外貿易和稅收。瑞安出土的這件北宋熙寧十年銅權,就是宋代當地經濟繁榮的證明。(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