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引領美好生活開啟新篇章

2018年01月02日 14:25: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題:文化引領美好生活開啟新篇章

  新華社記者 周瑋 史競男 施雨岑

  中國電影票房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戰狼2》等優秀國産影片生動講述中國故事;文化遺産走出博物館、走上新舞臺,《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等電視節目熱播,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大眾生活;推進文化精準扶貧,貧困地區民族自治縣邊境縣逐步實現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邊疆貧困地區鄉鎮基層服務點、數字文化驛站提檔升級……2017年,文化引領美好生活開啟新篇章。

  創作繁榮助推文化産業蓬勃發展

  這部新型“中國式大片”,標識了中國電影工業的重大進步,猶如一塊探路石,測出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深度和廣度——2017年夏天上映的《戰狼2》,接連打破國內多項電影票房紀錄,引起國內外評論界關注,成為“現象級”影片。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電影銀幕總數超過5萬塊位居世界第一,將於202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電影市場。

  將目光轉向電視熒屏,同樣精彩紛呈——

  從《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到《國家寶藏》《環球影迷大會》,2017年多檔文化類節目引發觀眾強烈情感共鳴。隨著《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獵場》《白鹿原》等電視劇熱播,彰顯現實主義題材力作強勢回歸。與此同時,以《白夜追兇》《河神》《春風十里不如你》《無證之罪》等為代表的網路劇集中涌現,製作精良的畫面和扣人心弦的故事贏得大眾認可。

  時值歲末,“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評選活動如火如荼,入選圖書皆為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其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習近平講故事》《那山,那水》《給孩子的12堂詩歌課》等新書,或有助於廣大幹部群眾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創新理論,或引導國際社會更加全面客觀認識和理解中國道路,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在2017年8月舉辦的第24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來自89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家展商,展開廣泛交流合作,達成中外版權貿易協議5262項,中國出版“走出去”勢頭強勁。

  進入新時代,曾遭遇“寒冬”的實體書店逐漸回暖,進入特色化經營時代,不少書店轉型升級成為“最美”文化空間。在移動支付、網際網路技術、消費升級日益普及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知識付費”,網購一門“課”來提升自我正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

  公共文化服務著力補齊短板提升效能

  2017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施行。11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可以説,這兩部法律是文化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重要法律,明確了各級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主導地位,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制保障。

  城鄉都需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但目前最為需要、欠賬最多的還是農村。更多關注農民的基本文化服務,落實公共文化服務的精準扶貧,是這兩部法律的聚焦點,也是2017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突破點。

  據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推進文化精準扶貧方面取得新成效。實施貧困地區民族自治縣邊境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及流動文化車、村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等工程;加強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建設,實施中西部貧困地區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提檔升級項目,對邊疆貧困地區的2778個鄉鎮基層服務點、12412個數字文化驛站進行升級……

  與此同時,各地積極開展服務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品質和水準大大提高。上海打造“文化上海雲”,把市、區、社區三個層級的公共文化服務納入總門戶平臺,讓海量的公共文化資訊形成公共文化大數據。重慶市創建了“公共文化物聯網”,集中配送全市公共文化資源、産品、活動。青島、成都、焦作通過打造文化超市,採取“訂單式”服務,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

  優質公共文化産品供給日趨豐富。2017年,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開展戲曲進鄉村活動,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積極推動活動的制度化、常態化、普及化。湖南“公共大戲臺”“鄉村大舞臺”等群眾文化品牌,成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創新案例。

  傳統文化在新平臺上煥發生機

  在成都看敦煌莫高窟?沒錯。2017年伊始,8個原樣“搬來”的敦煌石窟,以及來自絲綢之路沿線的70余家文博機構的200余件精品文物現身成都博物館。不到4個月時間,參觀人數突破百萬。

  這一年,文博機構不斷推出精品展覽豐富公眾精神生活,更主動作為,大力推進中華文化與世界交流互鑒——

  故宮博物院與廈門市政府合作建設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為久藏于庫房中的“洋寶貝”找到全新展示窗口;包括兵馬俑、金縷玉衣在內的160余件秦漢藝術珍品,讓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觀眾們得以近距離欣賞古代中華文明的絢爛;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聯手推出重磅展覽“盧浮宮的創想——盧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和“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各地遊客紛至遝來……

  2017年初,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文博事業發展再添助力。一年來,更多文化遺産走出博物館,通過文化創意産品開發,尋求現代表達方式,煥發新生機——

  中秋節,故宮博物院推出“高顏值”宮廷月餅,網友們連連感嘆“看著根本捨不得吃”;蘇州博物館推出刺繡DIY和宋錦書籤等,江南古韻十足;敦煌研究院從壁畫中獲得靈感,在北京等多地展覽時推出製作敦煌色系口紅的創意體驗活動……

  在傳承與發展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曾給人以“舉步維艱”“難以為繼”印象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正插上“共用經濟”“體驗經濟”的翅膀,剪紙、篆刻、青瓷燒制等越來越多非遺技藝找到了傳承發展的新突破,傳承千年的技藝開闢出産業發展新天地。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