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考考你!北京地名這些兒化音,你都念對了嗎?

2017年11月28日 08:2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上官雲)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時不時能聽到一聲清脆的京腔“早啊,您去哪兒?”“我啊,西便門兒!”寥寥數語的對話聽上去很簡單又有點兒親切,總能讓聯想到北京熱鬧的早市、花市什麼的。只是,可能少有人注意到,看似平常的對話中也藏著學問。比如,“兒化音”什麼時候該加,就很有門道。

  京味語言的特點之一,就是詞尾的“兒化”發音。不過,又不是每個詞、每句話都帶上兒化音,而是有時要加,有時不加。如果不知內情的人無意改了讀法,在老北京人聽來,就會覺得“彆扭”,或者失去“京味兒”。

  像地名裏的“樓”字,一般老北京人在説到“某某角樓”、“故宮角樓”、“正陽門城樓”等時,就會加上兒化音,聽著隨意又親切;但説到“鐘樓”、“鼓樓”的時候,又是妥妥的正音,一絲“兒化”的意思都沒有。

  在老北京一些地名的讀法中,這個現象表現的尤其明顯。當説到琉璃廠、臺基廠的時候,地名後面都不加兒化音,但説到“廠甸”、“東打磨廠”、“西打磨廠”的時候,就變成了“廠甸兒”、“東西打磨廠兒”。

  “你説北京地名兒這些東西,確實有不同的讀法。就説‘前門’吧,很多不在北京生活的、或者在北京生活但不是老北京人的,有時候就會説‘咱們去前門兒吧’,我聽上去就有點些彆扭,老覺著是在説汽車上下門的那個‘前門兒後門兒’。”對怎麼讀這些北京地名兒,土生土長的老北京人趙興力平時並沒有特別留意,“從小就聽老人們這麼講,習慣了”。

  熱衷研究老北京民俗的趙興力平時會研讀相關的專著、論文。他説,按個人理解,像那些地名中主要的“門”,一般都不加兒化音,“大家會讀‘和平門’、‘宣武門’、‘崇文門’什麼的。但也有例外,‘角門’、‘西便門’就都得加上兒化音”。

  “老北京地名中兒化音的讀法,不是在什麼刻意的語言理論基礎上産生的,應該是人們在生活中慢慢積累起來的,沒有特別明顯的規律。”趙興力覺得,北京之外的其他地區也有不少不少用兒化音的,只是語言發音習慣不一樣,沒有京味兒語言那麼明顯。

  如趙興力所説,在北京地名中,帶兒化音的不少。不過,在京味作家、同為老北京人的劉一達看來,影響這種語言習慣的,深究起來,還有一些歷史淵源。

  “兒化音還是有一定使用規律的,一般小巧玲瓏、可愛的事物都要加兒化音。地名中有一些高大建築、城門什麼的,就不能加上兒化音。像‘西便門兒’、‘廣渠門兒’什麼的,當年建造起來的城門相對比較小,人們就習慣性加了兒化音。”劉一達舉例道。

  當然,更多的時候,還是與人們約定俗成的語言習慣有關。劉一達説,江、河、海按理説都是大的事物,但在北京地名中,“三里河”、“十里河”就不知不覺的帶上了兒化音,“就是跟平時説話的習慣有關”。

  此外,單獨就老北京的“橋”來説,大多數讀正音:如盧溝橋、六里橋、東大橋、白石橋等;另外一些讀“兒化”的橋,並沒有規律可循,太平橋兒、酒仙橋兒、虎坊橋兒、半步橋兒等。

  “北京話,跟普通話還不太一樣,兒化音隨著時間流逝,可能也會逐漸減少或消失。”趙興力説,兒化音在北京話裏頭怎麼加,不是通過讀書看資料就能會的,“你得跟老北京人在一起呆著,從生活中提煉”。

  的確,説了這麼多,以上也只不過是北京一小部分地名讀法,要想完全、準確地總結北京地名兒化音的方式和規律,估計就要像趙興力説的那樣,只能慢慢學習研究了。(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