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國各地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因城施策”

2017年11月24日 10:0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現有132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5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76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以及約4700個中國傳統古村落。在新時期,歷史文化名城該如何得以保護傳承?23日,中國名城委西南片區會議在重慶合川召開,來自全國的200余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相關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研討。

  “廣州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保留著近現代歷史上具有重要文化價值、歷史意義的優秀歷史建築。目前我們已完成3批566處歷史建築的掛牌,建築面積約180萬平方米。”廣州國土資源和規劃委員會名城處處長黎雲稱,近年來該市重視歷史建築的普查認定工作,“我們在普查的基礎上,已建立文化遺産數據庫和資訊平臺。目前還開展了歷史建築保護基礎性工作,如通過三維鐳射掃描技術對歷史建築進行測繪。未來將逐步建立歷史建築保護檔案。”

  “歷史街區的保護不是消極被動的保護,是與城市特色塑造的發展目標相結合的有效行動。當前歷史文脈的保護髮展模式正不斷優化,傳統地段不再依靠‘拆舊建新’來破壞性更新,而是採用歷史地段保護性利用的方式,積極推動歷史地段、工業老廠有效留存利用。”北京清華同衡規劃院遺産研究中心副主任、歷史街區學部秘書長張飏認為,歷史文化遺産保護與合理利用正使得城市的老舊曆史街區得以復興。以江蘇南京為例,城南歷史城區門東示範片區被改造為“一院兩館”(南京書畫院、金陵美術館和老城南記憶館)公共文化建築,現日均可吸引4萬人次參觀遊賞。

  位於西南一隅的山水之城重慶地域環境獨特,遺存類型豐富。“為了傳承重慶主城區歷史傳統風貌,通過厘清城市文脈,重慶提煉出‘明清移民、傳統巴渝、開埠建市、抗戰時期和西南大區’五大類歷史文化傳統風貌特徵。由此,再劃定了28個歷史街區和傳統風貌區。”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委員何智亞透露,當前重慶已啟動十八梯、湖廣會館、東水門等5個重點傳統風貌街區的保護修繕利用工作。“在傳統風貌街區恢復中,我們期望盡可能地提取原有建築符號,如原有建築的屋頂、外墻、門窗的造型,以及材料、質感、空間序列等,加上文化創意,在修復後展現出山城風貌特色。”

  記者了解到,當前重慶正多措並舉全面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在完善法規體系方面,完成了《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和《重慶市歷史建築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的立法調研及草案編寫。同時,完成了該市43個歷史文化名鎮、5個歷史文化街區、20個傳統風貌區、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規劃編制和報批工作。還完成了十八梯、山城巷及金湯門、人民大禮堂、李子壩、第十兵工廠、北碚老城等9個傳統風貌區的控規修改。開展了重慶主城區148個重要傳統風貌遺存定位入庫及紫線劃定工作。對重慶市第一批176處優秀歷史建築進行了調查評定和掛牌。

  “中國于1986年正式提出歷史街區保護。經過30多年衍育,名城保護的內涵在不斷挖深,外延也不斷擴大。”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邱躍告訴記者,保有歷史記憶、保存城鎮歷史的連續性“拆違整治是重要的工作方法,維護維修是長期應用的措施,提高公眾保護意識是根本”。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