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通訊:蘭州刻葫蘆方興未艾 阮氏微雕傳承四代人

2017年10月25日 13:2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州10月25日電 題:蘭州刻葫蘆方興未艾 阮氏微雕傳承四代人

  作者 閆姣

  刻葫蘆是蘭州人所熟知的民間工藝品,阮氏家族是業界較為知名的,四代人都十分迷戀刻葫蘆。

  近日,黑龍江遊客呂奇妙在阮氏葫蘆藝術館,一次買了四個葫蘆,兩個“闔家歡樂”給孩子,兩個“金玉滿堂”給父母。她對阮氏家族成員阮琳説:“我們那兒也有葫蘆,但是從沒見過在葫蘆上刻東西的。”

  今年55歲的阮琳,從小把葫蘆當成玩具。她祖父是阮氏微雕的創始人,父親阮文輝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阮琳12歲時就跟隨父親學刻葫蘆,15歲便可以獨立創作作品。

  1992年春天,阮琳説服父母,收拾行囊,和姐姐前往敦煌,準備在敦煌開闢一番事業。

  在敦煌,讓阮琳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對法國母女,她們被阮琳手裏的葫蘆所吸引,刻在葫蘆上的“飛天”形象栩栩如生,姿態優美。這對法國母女當即用360元(人民幣,下同)買下一對葫蘆,解了阮琳當時口袋裏只剩下2元錢的難題。

  除了尋常的葫蘆,阮琳用於藝術創作的還有雞蛋葫蘆、疙瘩葫蘆等。顧名思義,雞蛋葫蘆呈圓形,表面光滑,狀似雞蛋。疙瘩葫蘆形狀大小不一,表面多處凸起。這兩種葫蘆都是蘭州本土的葫蘆,再加上蘭州獨特的刻葫蘆手藝,就真如阮琳所説:“每一個刻葫蘆的藝術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阮琳的刻葫蘆作品中,大多為仕女圖,其靈感來源除了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最早的源頭是古典小説《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最令阮琳滿意的作品是《紅樓夢》題材的微雕《百美圖》,將大觀園裏100多人,分別刻在直徑4釐米、高5釐米的葫蘆上,講述“元春省親”“黛玉葬花”等12個故事。每個人物,神情姿態各不一樣,服飾造型也各有特色。

  而另一作品:雞蛋葫蘆上的“泰戈爾”,是阮琳在繼承傳統手藝的路上邁出的一大步。當時,阮琳創作了一幅仙佛題材作品,但是意外的把字刻反。本以為是個遺憾的作品,但這時,進來一位歐洲遊客,在刻壞的葫蘆面前駐足,翻譯對阮琳解釋道:“他看不懂字,可是看懂了畫裏的故事,所以刻錯了也沒關係。”

  因為一次失誤,反而讓阮琳靈光一閃,想做點不一樣的東西。

  所以,這幅作品,一面是泰戈爾的頭像,另一面是他的詩,共有1150個英文字母,並且還有漢字對照。這些都是用中國水墨畫的技法刻出來的,直徑僅有2.5釐米,高2釐米。

  阮琳幾乎每天都沉浸在葫蘆的世界裏精雕細琢,女兒作為阮氏微雕的第四代傳承人,已經“學成出師”,這是最令她欣慰的事。(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