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八旬汴繡傳人的堅守:誓將非遺送進尋常百姓家

2017年10月23日 10:0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開封10月20日電(韓章雲)82歲的王素花是汴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傳承人,針來線往和汴繡打了一輩子交道。作為汴秀的傳承人,王素花免費培訓了上千名汴繡繡工,在汴繡技藝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獲得眾多榮譽。如今,滿頭銀發的王素花仍為汴繡的傳承堅守著,現在她的目標是將汴繡送進尋常百姓家,“讓老百姓都能買得起、用得上汴繡。”

  汴繡是漢族傳統刺繡工藝之一,歷史悠久,素有“國寶”之稱。它以繡工精緻、針法細密、圖案嚴謹、格調高雅、色彩秀麗而著稱,早在宋代就已馳名全國。2008年,汴繡進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10月20日,正值中國開封第35屆菊花文化節,古城開封遊客如潮,王素花位於開封七盛角的汴繡工作室裏,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刺繡愛好者們也絡繹不絕。一頭花白短髮、精神矍鑠的王素花就在店裏當上了義務講解員,為大家講述汴繡的前世今生。

  王素花生在宋繡大家,母親和姥姥都有一雙巧手,刺繡作品廣受歡迎。1957年,王素花踏進入開封汴繡廠,從最底層的繡工一路成長為廠長。1958年,受河南省委、省政府委託,王素花帶領繡工姐妹們繡制出我國首幅汴繡《清明上河圖》,代表河南省向國慶10週年獻禮。

  在孫女李鳴眼中,奶奶王素花仍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她每天早上六點多就起來,自己做飯,然後就到工作室看繡娘們刺繡,現在奶奶就負責我們這裡的品質監督、技術指導,看到哪有問題就親手示範,在工作室一待就是一天。”

  王素花對繡品有著嚴苛的標準,繡女們的活計她都會一一過目,如果達不到“平、齊、細、活、光、亮、凈”,就難逃返工命運。繡了60余載的王素花,十餘年來免費培養繡工數千名,為的就是把汴繡發揚光大。

  為了更好地傳承汴繡,在王素花和眾多繡工的努力下,宋繡藝術博物館、汴繡工作室、汴繡工廠在開封一一成立,有著800多年曆史的汴繡有了更廣闊的展示平臺,迸發出勃勃生機。

  “在我這一生當中,我的作品數不完,《清明上河圖》《百子圖》《百鳥朝鳳》等等,我和姐妹們都繡過,其中最大的就是清代沈銓的《百鳥朝鳳》圖,畫芯長1050釐米,寬50釐米,七個人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完成。”王素花告訴記者,在之前,她和徒弟們主要繡的都是中國歷史名畫,每一幅作品都嘔心瀝血。

  而現在,對於汴繡,王素花有了新的想法:“以前汴繡是宮廷藝術,高高在上,我覺得這項老祖宗留下來的藝術瑰寶,屬於每一個人,不僅可以欣賞,更能使用,我希望咱普通老百姓也能買得起汴繡、生活中能用得上汴繡。”

  目前,王素花的汴繡工作室也和一些服裝企業、文創工作室合作,繡娘們繡的小繡片成了潮流服裝上的點睛之筆,價格親民、小巧別致的汴繡包包、小挂件、小擺件,非常受來開封旅遊的遊客們的喜愛。

  如今,24歲的李鳴在奶奶的熏陶下,也學會了刺繡,平日裏幫助奶奶打理工作室、工廠接待上的事宜,對汴繡、對奶奶李鳴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在我心中奶奶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她獲得的榮譽就不説了,老人一輩子就堅持一件事,把汴繡做好並傳承下去,不辜負國家的栽培,這一點我特別佩服。”李鳴説,奶奶還有一個心願,就是把汴繡帶進課堂。“現在奶奶年齡大了,這個心願就由我們晚輩幫她完成吧,用不了多久,汴繡一定會走進課堂的。”(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