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海外同歡慶

海外僑胞喜迎馬年新春

時間:2014年02月04日 12:5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2月3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連日來,一些亞洲和歐洲國家的華僑華人舉辦各類活動,歡慶馬年春節,不少外國友人也積極參與,分享中國節日的喜慶。

  1月31日一大早,寮國最大的華僑華人社團——萬象中華理事會及理事會少獅團一行近百人齊集使館,與中國駐寮國大使關華兵及夫人以及使館全體工作人員慶賀馬年新春,並互致新年祝福。少獅團還表演了精彩的舞獅、中國武術等。熱鬧的場面,震天的鞭炮和鑼鼓聲,引得住在附近的眾多寮國人也攜家帶口趕來看熱鬧,與在場華人一起感受中國傳統的春節。

  為期3天的“春節祭”活動31日在擁有120多年曆史的神戶南京街拉開帷幕,沿街古色古香的建築物上紅燈籠和彩條高挂,烘托出濃郁的春節氣氛。當日上午11時,“獅子”開眼儀式標誌一年一度的“春節祭”活動正式開始,隨後中國雜技團演員為觀眾獻上了川劇變臉,神戶華僑幼兒園的小朋友表演了舞蹈等,受到觀眾熱烈歡迎。今年活動期間每天都將有精彩演出,遊人們還能在這裡品嘗到各色中國美食。

  葡萄牙的華僑華人2月1日在首都裏斯本市中心馬丁·莫內什廣場舉行大型春節慶祝活動,慶賀中國農曆新年馬年的到來。當天的廣場中心搭起了大舞臺,周邊還支起了數個攤位,向前來參加活動的華僑華人和葡萄牙當地人發送禮品和各種中國傳統小吃。整個廣場洋溢著一派歡樂祥和氣氛,大紅燈籠和“福”字隨處可見,人群熙來攘往,一張張笑臉盪漾著節日的歡樂。

  整場活動從下午3時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8時結束,有腰鼓、舞獅、中國功夫和變臉等中國傳統文藝節目,博得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喝彩聲。

  西班牙馬德里中國文化中心1日舉辦新年聯歡,讓中國“年味兒”在異國他鄉濃起來。主展廳張燈結綵,喜慶的音樂和熙攘的人群使得這裡像廟會一般熱鬧。除了傳統歌舞、民樂等表演,文化中心還以文字、影像等形式展示中國春節的慶祝方式和相關習俗,詳細解釋了諸如十二生肖的由來、為什麼過年要吃餃子、如何製作元宵等令外國民眾感興趣的話題。

  展廳中同時設立多個小型展臺,開展剪窗花、寫春聯等互動活動,引得不少西班牙人上前一試身手。而以膠泥製作“福”字的展臺則最受孩子們的青睞,他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玩得不亦樂乎,這種寓教于樂的活動也獲得了家長們的稱讚。

  倫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與往年一樣是英國華僑華人慶祝春節的重要聚集場所之一。2日,廣場兩側的商鋪裏挂滿了各式各樣新年挂件和擺飾。大串的“紅辣椒”、金光燦燦的“花生”,憨態可掬、惹人喜愛的以馬為主題的吉祥物,大小不一的燈籠、中國結和花樣繁多的剪紙讓往來行人停住腳步,上前詢價購買。當天精彩演出包括民族舞蹈、歌唱和樂器演奏等,把現場觀眾牢牢“鎖”在原地。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説,“倫敦春節慶典使中國民眾感覺到中國文化在海外越來越受到認可,這本身表明瞭中國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外國民眾希望了解中國”。

  《一脈韆鞦》中國京劇新年音樂會2日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唱響2014馬年新春,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李維康、耿其昌等人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交響樂團合作,給觀眾獻上了一台中西合璧的新年大戲。中國京劇獨特的唱腔、精美的人物服裝造型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聽衝擊力,讓西方觀眾體驗到了中國國粹的獨有魅力。

  2日的“花都”巴黎,一年一度的華僑華人春節彩粧遊行如約而至。當天14時許,巴黎市政廳廣場及周邊街道早已人頭攢動,市政廳廣場成為遊行“主會場”。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與巴黎市政府官員在喧天的鑼鼓聲中為“巨龍”點睛,啟動遊行慶典活動。

  20余個遊行方陣在舞龍舞獅隊的帶領下,從巴黎市政廳廣場出發,穿過廟街、裏沃利大街等主要街道,前往共和國廣場,最後再折返回市政廳廣場,為沿途觀眾奉上精彩表演和無限歡樂。為紀念中法建交50週年,今年的遊行隊伍中還特別增加了“歡樂的小丑”、“法蘭西民族舞”和“法國軍樂隊”3個法國友人方陣。

  2日中午,在瑞典東亞博物館館前廣場等候的上百名觀眾迎來了一支舞龍隊伍,這支由當地華僑華人和瑞典友人共同組成的舞龍隊伍從斯德哥爾摩的國王花園緩緩行進而來,為當天新春慶賀活動拉開序幕。廣場上的傳統表演結束後,意猶未盡的觀眾還可以在東亞博物館內參觀以農曆馬年為主題的展覽,以及中國特色茶藝、書法、考古等展覽。

  活動組織者皮特裏·蒂閣克魯納説,東亞博物館有世界著名的中國館藏,理所當然地成為每年中瑞慶祝中國新年的地方,今年博物館展覽的理念是“將古代中國與當今中國聯繫起來”。

[責任編輯:林天泉]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