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臺一家親
  • 首頁
  • 蘇州要聞
  • 涉臺快訊
  • 市區動態
  • 微視頻
  • 人物專訪
蘇臺一家親 > 人物專訪
  • 蘇州城裏的臺灣料理“府城”

    當時蘇州的臺資經濟正蓬勃發展,在蘇州工作、生活的臺商臺胞眾多,吳東錦卻發現,當地的臺菜飯店卻異常稀少。為了找到合適的食材做出令客人滿意的臺菜,吳東錦北上東北尋雞肉、南下廈門買地瓜葉,足跡踏遍大半個大陸。

    2020-12-30

  • 臺灣母女的大陸“嚮往的生活”

    1997年,已在臺灣建築界有所成就的李莉第一次踏上大陸的土地,在大陸看到的一切都令她覺得異常新鮮,其中讓她觸意最深的是蘇州的街景。”

    2020-05-28

  • 【臺青築夢蘇州】徐博翎:人工心臟技術未來可期

    37歲的徐博翎,依然保持著科學家的獨立品格和個人的率真、清新風格,但在創業的道路上已闖出了一片天地。

    2020-05-09

  • 【臺青築夢蘇州】吳文智:“月子餐”前景好困難多

    為了大陸産婦也能享受這份悠閒自得,在蘇州闖蕩的臺青吳文智開始了研發月子餐的苦樂年華。

    2020-04-30

  • 臺青彭宣璟:為全球遊客打造蘇州之“家”

    隨著“五一”假期的臨近,蘇州沛喜酒店執行董事彭宣璟的工作愈發忙碌起來。他表示:“疫情讓我們錯過了春節,讓大家更期待‘五一’收穫新的邂逅。”

    2020-04-24

  • 蘇州臺青譚智文:讓中華茶飲香飄世界

    譚智文表示,大陸對於創業臺青給予了很多支援與援助:“公司新三板成功掛牌時,拿到了200萬元的獎勵。這次疫情期間,公司2月份的租金全免,3月和4月的減半;稅收、公積金等也都有減免。我對未來在大陸的發展充滿信心。”

    2020-04-22

  • 鄭佳玲:讓更多人參與“腦部健身”

    不少因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而“備受折磨”的家長一臉認真地聆聽著,不時穿插一兩個問題。看著大家熱烈的反響,講座組織者、臺青鄭佳玲非常欣慰。她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讓更多的人了解“腦部健身房”。

    2020-04-20

  • “馬桶王子”邱士楷的蘇州情緣

    “蘇州是和成衛浴的福地,和成的發展根植于蘇州這片沃土,為和成打造百年企業奠定基礎。”邱士楷在接受採訪時説。

    2020-02-22

  • “臺二代”賴淑英致力打造國際文創孵化平臺

    秉持對文化傳承的初心,臺青賴淑英在蘇州創辦新岱(中國)有限公司,積極打造文創孵化平臺,期望借助海外優秀的工藝與設計作品,探索在新時代培育“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路徑。

    2020-02-22

  • 在蘇打拼17年創出龍頭企業 ——記蘇州頂裕節能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耀朋

    經過17年努力,蘇州頂裕節能設備有限公司已經成長為國內風機行業龍頭企業。公司董事長、江蘇省五一勞動榮譽獎章獲得者、臺灣高雄人林耀朋在江蘇汾湖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創業故事,很勵志,也很精彩。

    2020-02-22

  • 從美容助理到“中國化粧大師”——臺北姑娘陳曉文在蘇州收穫事業和愛情

    陳曉文在微信朋友圈這樣寫道:“我到大陸進入美發美容業即將18個年頭,沉甸甸的獎牌是莫大的榮耀也是更重的責任。不忘初心,我要更加努力。”

    2020-02-22

  • 放棄華爾街高薪工作,這位臺灣妹子紮根蘇州追夢

    之所以能夠紮根港城,在余豐君看來,跟這裡濃厚的營商環境和人文關懷分不開,“當地政府給予我們臺商最優惠的政策支援,對我們公司也十分照顧,尋求幫助時,政府有關部門領導都能迅速地幫我們解決。”當被問到公司在發展中遇到什麼困難時,余豐君由衷地説。

    2020-02-22

  • 這對臺灣年輕音樂家夫婦 選擇蘇州“千里共嬋娟”

    “85後”的臺灣姑娘王于真畢業于臺南藝術大學,在學校主修古箏。除了主修的古箏以外,王于真還需要輔修一門其他樂器,她被老師指派要學習低音提琴。

    2020-02-22

  • 放棄臺北市中心,這對臺灣夫婦紮根蘇州山裏開民宿

    在蘇州的山裏做民宿,和徐茂展的“前半生”風格迥異。早在三十年前,徐茂展就從臺灣來到了深圳,從事汽車電子行業。之後他主要在“北上深”這些城市打拼,退休前都沒有來過蘇州。

    2020-02-22

  • 臺青謝昆宏“火鍋地圖”創業記

    對食物匠心的追求,讓臺灣青年謝昆宏來到大陸後,對火鍋産生了興趣。2006年,謝昆宏從引進傳統臺灣麻辣鍋開始,在蘇州開出第一家火鍋店,13年來,他的“火鍋地圖”越做越大,在全國許多城市都有了自己的品牌店。

    2020-02-22

主辦單位:蘇州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

地址:蘇州市姑蘇區五卅路148號2號樓

技術支援:台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