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  本網專稿  > 正文

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南寧開幕

2013-10-26 12:0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併發表演講。(台灣網 于斯文 攝)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出席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併發表演講。(台灣網 于斯文 攝)

  台灣網10月26日南寧消息 以“擴大交流合作,共同振興中華”為主題的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6日上午在廣西南寧隆重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和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出席開幕式併發表演講。

  俞正聲代表中共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他説,過去五年多來,兩岸關係開闢出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堅持既定的大政方針,堅定不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滿懷信心同臺灣同胞攜手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努力拓展新局面、開闢新前景,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不斷取得新成就,造福兩岸同胞,造福中華民族。

  俞正聲表示,深化交流合作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振興中華的必然要求。俞正聲就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提出四點意見:

  一是加強兩岸科技交流合作,蓄積民族振興的創新動能。加快構建兩岸科技交流合作的常態化機制,儘早簽署兩岸科技交流合作協議;加強兩岸科技合作的平臺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將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作為兩岸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著力點,不斷創新合作模式,形成合作機制,增強兩岸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是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夯實民族振興的經濟基礎。開展兩岸經濟領域高層次對話和協調,進一步充分發揮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內經濟合作委員會的功能;加快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商談進程,提高經濟合作制度化水準;大力推進兩岸産業合作,擴大雙向投資;進一步相互開放金融市場,著力加強金融合作。

  三是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凝聚民族振興的精神力量。面向兩岸基層民眾,更多地舉辦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大力促進文化産業共同發展,讓中華文化煥發時代光彩;及早啟動商簽兩岸文化領域交流合作協議;努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

  四是密切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培育民族振興的人才資源。儘快商簽教育交流合作協議;鼓勵兩岸各級各類學校密切交往;發展國學教育交流,促進兩岸青少年學生共同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粹;對相互招收的學生,兩岸各有關方面要給於更多的關心,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積極鼓勵兩岸青少年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不斷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振興中華增添新生力量。

  吳伯雄在演講中闡述了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科技合作和文化教育交流的意見。他表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一直在兩岸交流與合作中扮演著政策先驅的重要角色。論壇創辦以來達成的多項重大結論與共識,使兩岸人民獲得極大福祉。要讓論壇越辦越好,繼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貢獻。增進兩岸政治互信,推動兩岸關係大邁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希望兩岸雙發共同努力,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寫下更輝煌的歷史篇章。

  開幕式由中共中央臺辦主任張志軍和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共同主持。張志軍在開幕辭中表示,自去年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以來,兩岸政治互信得到增強,各領域交流合作持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保持良好勢頭。本屆論壇旨在擴大深化兩岸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實現兩岸共同發展繁榮,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林豐正宣讀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賀詞。連戰表示,本屆論壇的主題已經為兩岸下階段合作領域指出了方向。展望未來,我們要發揮中華民族智慧,發展更具建設性的兩岸關係,互利融合,振興中華,開創中華民族輝煌的新時代。

  本屆論壇由中共中央臺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與會人士將在兩天會期裏圍繞推進兩岸經濟科技合作、加強兩岸文化産業合作、深化兩岸教育交流合作三個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國共兩黨及臺灣親民黨、新黨、無黨團結聯盟等黨派和團體的代表人士,兩岸有關部門和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界代表人士、專家學者共350多人出席。(記者 陳佳慧 于斯文 王思羽 周劍)

  10月26日,中共中央臺辦主任張志軍主持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並致開幕詞。(台灣網 于斯文 攝)

  10月26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主持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並致開幕詞。(台灣網 于斯文 攝)

  10月26日上午,以“擴大交流合作,共同振興中華”為主題的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廣西南寧開幕。(台灣網 于斯文 攝)

[責任編輯:李丹]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