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30 16:02 來源:民進中央宣傳部 字號: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黨俊武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承揚中華傳統文化 積極構建老齡社會
全力推進文化復興和社會現代化
〔內容摘要〕 本文認為,人口老齡化問題是全局性、戰略性問題,也是重大的文化問題,需要從社會形態理論的視角來把握。中國註定要在老齡社會條件下實現社會現代化的歷史任務。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文化復興的作用,圍繞文化自覺、文化理想和文化創新,承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構建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文化理想。這一理想內容豐富,但年齡平等、有意義的生命以及人類文化多元一體格局是重要的線索。
〔關鍵詞〕 傳統文化 文化自覺 文化理想 文化創新 老齡社會 文化復興
(1)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社會現代化過程中的戰略性、全局性問題。人口老齡化是全球性問題,將重塑(reshape)人類社會發展的未來格局。綜合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來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規模、速度都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和發達國家不同,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殊性在於“未富先老”,即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社會現代化進程。人口老齡化對發展的影響是全面的,幾乎涉及人類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既有人口方面的,也有經濟方面的;既有社會方面的,還有政治方面的,更有文化方面的,它不是一個局部性問題,而是一個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全局性問題。人口老齡化對發展的影響也是深刻的,它不僅影響每一個人的人生安排,而且影響家庭的結構和功能;不僅影響各市場組織和市場主體的運作,而且影響公共部門的治理導向和治理方式,從私人領域到公共領域,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都是本質的。人口老齡化對發展的影響還是持久的。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從可以預見的未來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可能有輕有重,但大勢難以逆轉。
(2)把握人口老齡化問題需要從社會形態的視角出發。從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來説,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常態化的社會現象,即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規律。這就是説,人口老齡化是不以人類個體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趨勢,它的到來不是好與壞的價值判斷問題,也不是簡單的挑戰與機遇並存的階段性問題,而是人類社會發展達到一定階段而出現的新的社會形態。據此,需要轉變發展觀,從老齡社會這一新的社會形態的理論視角來觀察、研究人口老齡化問題或者老齡問題,並建立新的理論框架和新的話語體系,重新審視人類在步入人口老齡化階段所面臨的所有問題,努力構建理想的老齡社會。
(3)努力實現老齡社會條件下的現代化。發達國家的現代化與人口老齡化同步發展,許多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和城市化以後才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老齡問題。現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也面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但他們的實際情況是後工業化社會條件下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換句話説,他們在進入後現代以前,也就是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沒有受到人口老齡化的強大衝擊。中國是在1999年就進入老齡社會,一方面,工業化的歷史任務遠遠沒有完成,現在正在進行艱難的新興工業化里程;另一方面,城鎮化的歷史任務也遠遠沒有完成,城鎮人口目前剛剛突破50%。這説明,中國註定要在老齡社會的條件下完成社會現代化的歷史使命。這是把握中國社會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而特殊的國情。
二
(4)人口老齡化問題在本質上是重大的文化問題。在文化發展上,人口老齡化是個新命題。如前所述,人口老齡化問題既是人口問題、社會問題,也是經濟問題、政治問題,但從終極意義上説,人口老齡化問題在根本上是文化問題。在微觀上,它涉及個體生命的意義,直接觸及生命最敏感的神經,直指人類的核心價值;在中觀上,它涉及少兒人口、青壯年人口和三大年齡群體在文化上的關係問題,拷問人與人的關係,重構新的文化生態;在宏觀上,它衝擊有人類史以來建構起來的文化體系,並從根本上要求重構新的人類文化價值體系。
(5)社會現代化需要文化復興。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歷程表明,實現現代化既是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同時,也是文化復興的過程;既是經濟增長、科技昌盛等硬實力的增強過程,同時,也是國民素質、價值觀念等軟實力的提升過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國。美國不僅重視發展硬實力,也重視提升軟實力。中國要實現社會現代化,在重視發展經濟、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同時,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復興也是必然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説,中國實現社會現代化也就是馬克思所謂的走向世界,而要走向世界,除了硬實力,必須要有軟實力的強力支撐。
(6)中國實現文化復興需要解決三大核心問題。這就是文化自覺、文化理想和文化創新。簡單地説,就是要解決中華民族文化從哪來、到哪去、現在要做什麼這三個問題。文化自覺是費孝通先生倡導的重要概念,也是他臨終留給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遺言。在費孝通先生看來,文化自覺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的趨向,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簡言之,文化自覺就是任何民族都要弄清自己的文化是從哪來的。對中國來説,文化自覺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覺,是中華民族對自身文化發展的自覺。文化理想就是到哪去的問題。對於中國來説,文化理想就是要解決中國民族文化復興的目標問題。毋庸諱言,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完全明確的答案。當然,可以肯定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不是簡單地向傳統文化復歸,回到周秦漢唐,而是在高揚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充分吸收其他民族先進文化,尋找符合時代訴求、體現共同價值理念和反映普世價值預期的文化發展目標。文化創新就是弄清了從哪來和到哪去的問題之後,分析文化發展的現狀以及與文化理想的差距,明確今後應當在文化復興上做什麼的問題。
(7)中國實現文化復興需要承揚中華傳統文化。談文化復興首先要談文化自覺,談文化自覺首先要談傳統文化。有人認為,我們的祖宗究竟留下了什麼,除了易經、儒學、中醫,還有四大發明,其他沒有什麼了。這個觀點需要認真思考。不過,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體就是儒釋道,但核心是儒學,其內在規定性是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外在規定性是孝道文化。仁與孝互為表裏。簡言之,儒學的核心就是內仁外孝。這一點似乎沒有太大爭議。正如梁漱溟先生強調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要義是圍繞人與人的關係而展開的,而孝道文化正是其標簽。可以説,抓住孝道文化,就是抓住了中華民族文化自覺的牛鼻子。儒家孝道文化最關鍵的是要兩個層面,一是敬愛自己的父母,即“老吾老”,二是是敬愛別人的父母,即“以及人之老”。前者為孝父母,後者為孝天下父母,由此形成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骨幹和文化血脈。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優良傳統文化,它的現代價值和意義毋庸置疑。只要有人類存在,孝道文化的精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血脈不可能動搖。實現文化復興,必須堅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血脈,否則,文化復興了,但文化上的自我也喪失了。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賦予孝道文化以人口老齡化時代新的涵義?如何創新孝道文化的實現方式,這是中國承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復興的關鍵問題之一。
(8)中國需要重建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文化價值理念。文化是人為的,也是為人的。但歸根結底,文化是使人成為人的觀念構架,也是使人成為人的塑造過程,還是使人成為人的結果。老齡社會是更高級的人類社會形態,在文化發展上,它需要吸收年輕社會的優秀成果,但從根本上意味著一場文化革命。因為,在老齡社會,使人成為人的文化觀念構架將會有新的要求,使人成為人的文化塑造過程將會有新的發展,從而産生了不同於年輕社會的新的文化樣態。對於中國來説,尋找文化理想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追尋中國老齡社會的文化需要,重構適合老齡社會要求的文化觀念構架,從而塑造老齡社會特有的文化理想,為實現文化復興的目標找到新的方向。
[責任編輯:芮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