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都市農業轉型的“智慧樣本”

2015-12-03 13:18 來源: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0元創業、0元開店,涉農電商創業“風生水起”

  “加上‘雙11’的戰績,預計今年全市農產品電商銷售額可以突破300億元,是去年的一倍以上。”據武漢市農委信息市場處處長胡體良透露,武漢的農產品電商規模已位居全國第一方陣,在淘寶、京東等平臺銷售進入前十的食品類企業中,武漢佔有三席。用“風生水起”形容武漢農產品電商發展,並不為過。

  從武麻高速黃陂東出口下來,約一刻鐘就到了黃陂蔡榨街,在周梅家田村,一座並不起眼的“民居”就是東鄉養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阮愛功的加工廠。

  “別小瞧這廠,一年輸出1500萬元產值呢。”有著多年“追花逐蜜”經歷的阮愛功曾經也為這“甜蜜事業”差點摔了跟頭,3年前他在武漢市內還開有6個蜂蜜實體專賣店,如今都已關門大吉,“還好兩年前做起了電商,產品不愁賣不說,還解決了合作社蜂農銷售問題。”

  說起電商經驗,阮愛功頭頭是道。他告訴記者,黃陂是中國十大養蜂基地之一,收購價也略高于一般產地,蜂蜜易保存、反復購買性強、營養價值豐富,非常適合互聯網銷售。“價格高點不要緊,只要產品質量好,我已經把剛大學畢業的兒子送去繼續攻讀電商管理課程,今後想把電商做大,營銷水平低了肯定不行。”

  “立足江夏,輻射湖北及全國特色農產品產區。”湖北未來家園農業科技公司在江夏區投資3000萬元,建設了面積4000平方米,集線下展示、線上銷售,電商人才培訓于一體的綜合體大樓,項目負責人程安民說,目前已經有50余家企業、上千農產品入駐,0元創業,0元開網店,吸納近百名青年就地開展農產品電商創業。

  不僅賣全國,還要賣到全世界。對于電商的信心,蔡甸區荷香源農業公司的信心更足,口氣更大,步子也邁得更快。該公司負責人介紹,擬在原有電商業務基礎上,依托大數據打造面向全球的“華中地區跨境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為本區及全市乃至華中地區的農業企業和用戶提供包括全球推廣、跨境支付、智能物流等一體化服務,實現“武漢貨,全球銷”。

  農產品電商離不開冷鏈物流。從事冷凍冷藏食品供應鏈的武漢良中行公司“集配號”負責人陳弘浩說,“集配號”立足打造基于供應鏈服務的電商平臺,主抓集貿市場批發的大客戶,冷鏈物流直接送達。

  生鮮農產品電商如何運作?武漢家事易公司通過“基地直採、網絡預訂、智能配送、社區菜箱”的模式成功突破這一瓶頸,年產值數千萬元。而即將投入運營的武漢海吉星國際綠色農港,也將營銷模式開始聚焦在電商上,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江夏區委副書記張貴達認為,制約農業發展關鍵瓶頸問題之一在于產地與市場的對接不暢,傳統的流通模式中,農民基本上沒有“話語權”,在農產品“價格分成”中處于底層,承擔最大風險,獲取最小利益。電商具有信息開放性、及時性、全面性、準確性等特性,可以實現生產者與消費者進行“直連”,“極大地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

  據武漢市農委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年銷售額在億元以上的涉農電商企業發展到6家,過千萬元的達1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自建網站、與第三方電商合作、商務平臺自營以及與物流公司合作等模式為基礎,以大型超市、涉農企業、合作社、基地和小型加工廠,以及個體網商等為主體共同參與的發展格局。良品鋪子、周黑鴨、良中行等企業採用B2B、B2C相結合的模式使其線上交易額突破億元大關。

  家門口收件,家門口就業,鄉村信息服務點讓農民“一站式觸網”

  說起農村信息化,自然讓人聯想到網絡問題、流通問題、農民不會用電腦,不會用智能手機等。這些問題在武漢各新城區,一個鄉村服務站,基本上就可全部解決,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他們說,互聯網在農民心里已不再是“海市蜃樓”,而是一件摸得著、看得到的好事。

  “家門口收快遞,真是方便多了。”年過六旬的李澤家是武漢市江夏區鄭店街勞七村村民,4個兒女先後在外成家立業,以往兒女給他們寄點東西都是先寄給遠在10多公里外城區的親戚,得知村里的信息服務站可以代收取快遞後,他第一時間挨個給兒女“報喜”。

  “輕輕松松多賺。”勞七村信息服務站是年輕的鄉郵員樊鵬和妻子一起開的小賣部承接的“業外活”,他介紹,信息站配備電腦、無線網、大顯示屏等相應設施,除了收發郵政報刊等任務,同時也為村民提供信息查詢、網上交費、網絡代購、售賣土特產等服務,使村民足不出村就地體驗便捷的互聯網生活服務。“生意比以前好多了。”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