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流向單的“大作用”
劉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不少外資制藥公司重視“結果論”,上級銷售管理層,都非常追求業績數字。
而作為業績的考核者,考慮到合規風險,銷售經理及以上級別的管理人員雖然不會直接過問藥代行賄的方式和效果,但會通過對醫院進出貨的流向和藥代報銷數額進行把控。
據知情者介紹,雅培內部衝賬報銷係統中,底層實際銷售人員與上級監管人員分別通過醫院內部藥品進出流量的銷售出貨與月度入貨數量進行實時監控,存在憑此支付賄賂、調整數額與名單、並內部調控和考核藥代的工作之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到了2013年的雅培內部多份“銷售流向單”。選取國內某一線城市在銷售流向表中的數據為例:佳維體產品在該城市單日銷量平均約為1700瓶,益力佳SR平均約為490罐。
以市場售價約140元的益力佳SR計算,該產品在當地單日銷售額約68600元。而據劉悅稱,醫生每開出一罐便可獲得約10%(14元)的回扣。按此推算,當月該產品在當地的回扣額就超過20萬元;若以銷量更高的佳維體推算(售價約65元),每月在該城市的回扣數額就高達33萬余元。
“以華東地區來說,國家規定制藥企業給醫院供藥需通過國藥、上藥這樣的大型分銷商來進行,不能直接供貨。雅培經理級別以上的管理人員都會有這類分銷渠道的網絡密碼,可查詢每個醫院相關藥品實時的進貨和庫存情況。”
劉悅指出,“由于醫院基本只會在實際使用後才重新進貨,避免了醫院刻意壓貨的情況,從而雅培上級銷售經理人員就能根據藥品進貨數量這一渠道,看出相關區域藥代銷售的成果。”
[責任編輯: 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