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黑”難度大
記者從北京司法部門了解到,要想通過追究刑事責任等嚴厲手段徹底斬斷黑手,目前竟只能通過查獲200張假停車發票等極少數辦法實現。
2013年以來,北京東城區檢察院依法辦理了6起涉嫌使用偽造的“北京市停車收費定額專用發票”向路邊停放機動車的駕駛人員收取停車費的案件,共批準逮捕了5名犯罪嫌疑人。
據辦案人員介紹,按照現行法律,對于黑停車場的假收費管理員,要從他們身上查獲200張或價值80萬元的假發票,才能以“持有偽造的發票罪”對其追究刑責,除此以外,如果能夠認定黑停車場收費超過5000元,才能以詐騙罪起訴。
科技“治黑”成本高
負責辦案的北京檢察機關曾建議,停車管理公司應強化技術措施,通過設立路邊停車收費刷卡機或配備手持刷卡機等方式,規范停車收費行為。此外,還應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確保停車收費人員按正當途徑收取停車管理費用,杜絕濫收費情形出現。
對此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不少城市都在推進“一車位一編號”、“信息化停車管理”等科技“治黑”手段,不過其成本卻不低。
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認為,從國外經驗和長遠目標看,只有實現非人工收費模式的信息化收費,才能根除亂收費的黑停車場。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