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規模或已超百億
此前,海鑫鋼鐵至少4次傳出將復產。不過,負債累累的海鑫鋼鐵,因無錢購進礦石,今年3月18日之後,煉鋼爐早已沒了熱度。
對于海鑫鋼鐵的債務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前往聞喜縣進行調查,但包括公司、銀行、政府在內的多位人士,均未能提供準確數據。
而據《經濟觀察報》相關報道,海鑫鋼鐵通過11家金融機構,使用了近100億元規模的授信額度,絕大部分有抵押擔保。
這些金融機構包括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他們為海鑫鋼鐵集團提供了授信貸款、承兌匯票、信用證等資金需求。
不過,一位海鑫鋼鐵債權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海鑫在使用銀行的資金同時,絕大部分都有抵押擔保。
值得注意的是,李兆會除了使用海鑫鋼鐵設備、資產、房產、股權等作為抵押擔保物之外,還引入了不少第三方公司作為擔保。
公開報道顯示,為海鑫鋼鐵提供過抵押擔保的公司,包括美錦集團、銀光鎂業等山西省內外的公司。
根據民生銀行2014年3月份作出的官方回應,海鑫鋼鐵在民生銀行授信敞口19.5億元,全部是抵押擔保貸款。
而在海鑫鋼鐵出事後,感到焦慮的不僅有銀行,相關擔保方也陷入被動,如美錦集團就因為海鑫鋼鐵提供擔保,所持有的美錦能源(000723,SZ)股權遭到凍結。
對于海鑫鋼鐵的真實負債,新華社引用公開數據稱,海鑫鋼鐵現有負債及對外擔保數字約為104.59億元,而整個集團的賬面資產僅100.68億元,這意味著其負債率超過100%。
事實上,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因2014年初一筆30億元的逾期貸款未能及時歸還,“潘多拉的盒子”悄然揭開,海鑫鋼鐵的6座高爐,于3月18日全部熄火。
早在3月21日,聞喜縣銀監辦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海鑫方面確實存在貸款違約,主要是上海那邊出了問題。
此後,史玉柱發表的微博顯示,海鑫鋼鐵目前的困境主要在于“銀行抽貸40億,導致其流動性出問題;15%貸款利息,導致其負擔較重”。
海鑫鋼鐵曾貢獻聞喜縣過半的財政收入,但在遭遇困境後,當地政府曾對其提供援助,但最終難挽其頹勢,2011年底,海鑫鋼鐵甚至欠繳當地稅金1.19億元。11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包括聞喜縣政府、銀監局、運城中院、海鑫鋼鐵在內的多位人士聯係,詢問海鑫負債確切數字,但各方均未能作答。
記者以債權人身份與清算組聯係時,一位負責人稱,“不知道有多少(債權)人,多少債務,我們也不清楚,如果債務申報早些結束,改制也能加快。”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