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難、擔保難掣肘中企海外投資資金鏈
張國寶:資金問題確實關係到企業海外投資的成敗。我最近從巴西調研回來後也認為我們企業走出去仍然面臨融資難、擔保難。
我現在供職的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中,有些會員單位也向我們反映過。
例如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建和泛海能源在印尼的電廠投資,我了解到,之前其已與某中資銀行談妥,投資方案談成了就貸款。但方案真正敲定後,銀行那邊卻說做不了主,報到北京,北京表示還得找人評估。最後是馬來西亞的銀行發放了貸款,人家認為這個項目挺好,印度尼西亞又缺電,又有購電協議做保證,項目本身做擔保,最終解決了資金問題。
另外一個是擔保,現在國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成立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下稱“中信保”)。但中信保擔保需要排隊,因為它多少有一點財政的貼息,財政是它的出資單位,所以要財政部審查,因此有額度限制。
今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阿根廷的時候,有中企跟阿根廷的石油公司簽了約,向其出口兩億美元的裝備。當時國內的銀行與中信保分別答應了貸款和擔保,但到現在也沒落實。中信保的理由便是擔保額度已經用完。
劉永好:資金確實是海外投資和發展最重要的問題。以前我們都是經過中國政府批準,銀行經過嚴格的審核給予我們集團一些貸款。但是拿出去用還是有很大的困難,問題就在于我們的換匯成本非常高,拿出去以後,人民幣換成美元,美元到當地換成當地的貨幣,然後又換回美元匯回來,折合一下,匯率損失至少在0.5%左右,損失還是相當大的。
第二個困難是貸款的審批程序往往很長,我們國家要審批,投資項目所在國要審批,匯回來又要審批。經常的情況是,這邊等米下鍋,那邊沒錢了,壓力非常大。
外匯儲備買美債,也可買中企債?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