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中移動放棄基地 成立“咪咕”新媒體集團自救

2014-10-23 08:37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新媒體“巨頭”將誕生

  為了賭贏互聯網,中移動大手筆投入咪咕。

  據悉,新媒體集團注資資金為104億元,分三年撥付,2015年注資71億元。按照計劃,10月底前要完成新媒體集團公司工商登記注冊工作,11月底配合5個省公司完成各個子公司工商登記注冊工作。

  當前A股中投資手遊、內容產業的新媒體龍頭浙報傳媒,其市值也不過225億,布局視頻及智能家居的樂視網市值300億。咪咕單注冊資金就是百億,可以說一出生就位居新媒體巨頭之列。

  咪咕定位為數字內容領域產品提供、運營、服務一體化的專業子公司,是中移動旗下音樂、視頻、閱讀、遊戲、動漫數字內容業務板塊的唯一運營實體。

  據媒體報道,移動各省公司、專業公司、直屬單位不能自行開展音樂、視頻、閱讀、遊戲、動漫領域的業務經營,不能自行與上述領域的第三方業務開展合作,或為上述領域提供代計費。

  這意味著今後各省移動不僅只能賣咪咕的產品,連MM商城都不能分發其他應用,從渠道和終端完全保證了移動8億用戶資源完全為新媒體公司所用。

  咪咕與各省公司採用市場化結算機制。存量用戶包月信息費收入維持現有模式,即省公司所得保持不變。新增信息費採用“省公司:新媒體集團公司=15:85”模式結算。

  人力及薪酬管理方面,咪咕人員編制計劃由公司管理層根據業務發展規劃及經營管理目標確定,之後報中移動集團總部備案,總部按照市場化原則對新媒體集團公司的薪酬進行預算審批管理。

  據悉,媒體集團公司管理層及子公司總經理選聘工作方案已就緒,預計本月底完成。新媒體集團公司總經理職級等同省公司總經理,子公司總經理職級等同省公司副總經理。

  業界擔憂企業文化難改

  從過去近10年歷史來看,除音樂等少數業務外,運營商基地業務基本上未能阻擋互聯網企業的衝擊。其中經營最好的咪咕音樂,雖然擁有超過4.3億用戶,但74%的收入來自彩鈴收入,彩鈴是2G產物,並不代表移動互聯網的未來。根據易觀國際發布的數據,今年8月,國內移動音樂類APP按活躍用戶數排名,咪咕音樂排名僅為第八名。

  此前,中移動曾有多次變革機會,比如早年的飛信,近兩年的類skype應用Jego,但前者裹足不前,淪為短信的網絡抓手,最終被微信趕超;後者則胎死腹中。此輪中移動的新一輪改革能否成功,再次引發媒體議論。

  其中最大的擔憂是從基地模式改造為公司,咪咕到底會發生什麼變化?僅僅是運營結構的變化,還是公司體制的變革?在股權多元化改造、人才和薪酬市場化、引入外資上,移動到底能走多遠?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咪咕體制沒有大的改變,在決策、業務、收入分配、KPI、用工制度等方面仍然受中移動制約,那麼中移動原有的企業文化就仍會籠罩于新媒體集團,幹多幹少一個樣,甚至幹越多越出錯。這在之前的基地模式上已經得到了證實。

  從體制上看,移動基地模式缺乏對員工上升通道設計和資本激勵。如果咪咕這個被寄予厚望的新媒體公司不能打破現有機制,那麼在與以民營資本為主、隨時可能IPO的移動互聯網企業競爭時,依然毫無勝算。

  在上周工信部政策法規司組織的電信深化改革座談會上,中移動的代表也著重在體制改革上提出諸多問題,希望在用人機制和待遇方面擁有更多自主權。

  ■ 相關

  引入外資仍在“探索階段”

  中移動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新媒體集團仍處在公司內部討論階段,未來如何引入外資尚需探索。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政策層面看,國家提出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集團,如果新媒體集團在未來的混合所有制過程中還能夠拉到一批有實力的股東,則會更有前途。

  業內人士評價稱,回顧歷史,運營商做互聯網業務,最大的問題是缺少互聯網創業公司“成了就成了,死了就死了”的決絕勇氣。可話說回來,在“保持國有資產增值”的國有企業管理宗旨下,中移動還真難有“死了就死了”的勇氣。

  因此,中移動如何實現奚國華提出的“沒辦法改變大環境,做一個小環境還是可以的”願望,仍需看中移動的下一步如何邁出。

  新京報記者 林其玲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