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內蒙古前公安廳長殺人細節:曾到拋屍地踩點

2015-03-23 13:11 來源:華商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此後,警方在國道附近的某廠區南牆邊發現了死者的充電器、包以及帶血的汽車坐墊,還有一把鐵鍬和斧子。當晚7時許,警方發現焚燒痕跡,並終于在山坡上發現了受害女子李某某的屍體。“焚屍後埋了,但是沒燒太嚴重,頭部中了一槍,不過目前屍檢結果還沒出來。”該警方人員稱。

  提前一天曾來踩點

  在山的另一側,警方找到了被壓在石頭下面的兩把手槍。

  在山上的搜索過程中,警方意外發現,趙黎平在事發前曾來此踩過點兒。“有個羊倌在山上住,家里有攝像頭,羊倌說趙黎平曾經來過這個地方,甚至還跟他放了一會兒羊。”

  人物

  公安廳長、作協成員、殺人疑犯趙黎平的多面人生

  相比政協副主席,公安廳長才是此前趙黎平更為人所知的頭銜。他曾多次在媒體訪談節目中現身,暢談“治警”思路;而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而現在,他又以殺人疑犯的身份坐在了審判桌前,不得不讓人感嘆命運的無常。

  從插隊知青到公安廳長

  公開資料顯示,趙黎平出生于1951年8月,18歲時他作為知青到通遼插隊,在當地印刷廠當過工人。1972年末,趙黎平開始了他的警察生涯:他在地方公安係統任職超過18年,還先後在公安部人民警察幹校痕跡檢驗專業、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中文專業和內蒙古黨校第一期政法短期培訓班學習。

  1990年,39歲的趙黎平進入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出任刑偵處副處長。一年之後,升任刑偵處處長。1992年7月,趙黎平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黨委委員、辦公室主任。兩年後他再獲擢升,出任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並在2000年3月成為正廳級幹部。2005年,趙黎平終被“扶正”,出任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廳長。2007年2月至12月,他擔任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武警內蒙古總隊第一政委。

  2007年12月,趙黎平開始擔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黨組成員、主席助理,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兩年零5個月後,他升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黨組成員,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

  2012年2月19日,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第四次全體大會上,趙黎平補選為自治區政協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他也由此身兼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黨組成員,自治區政協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

  2012年7月21日,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決定免去趙黎平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公安廳廳長職務。當時,他已經61歲。此後,趙黎平繼續擔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一職,直至2013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領導班子完成換屆。

  作協成員“槁木先生”

  “警察為祖國而死,警察為正義而死,警察為法律而死,警察為人民而死……”這是趙黎平的詩歌《警察之死》。事實上,趙黎平在1998年就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還有個筆名“槁木先生”。其相關身份還包括:內蒙古公安文聯主席,全國公安文聯理事,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常務理事,內蒙古通俗文藝研究會副主席。

  據中國作家網介紹,趙黎平著有長篇小說《大司馬傳奇》、《王陵疑案》,詩集《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舊詩新抄》、《槁木齋詩詞》,文選《中國謀略家箴言》,散文《港島行記》、《俄羅斯散記》、《亡羊補牢瑣談》、《中國偵探小說現狀與發展途徑》、《八月與詩的斷想》等。

  由他撰寫的電視劇劇本《王陵疑案》、雜文集《大夢誰先覺》還曾獲1995年全國“五個一”工程最佳圖書提名獎、內蒙古“五個一”工程圖書獎,《中國偵探小說現狀與發展途徑》獲1996年金盾文化工程文學三等獎等。

  2009年,趙黎平曾在做客人民網時表示,學中文對當警察很有好處,會讓自己更睿智,眼界更開闊,也使自己更有修養、更文明、更現代。如果沒有這些,僅僅腦子里抓的就是業務或是法律條文,那不行,“我學過中文,受益很大”。

  本組稿件綜合《法制晚報》、央視等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